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校勘家的得失与派别讨论

清代校勘家的得失与派别讨论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清一代,校勘之學臻於極盛,然大别之,亦有賞鑑與考證二派。如何焯、黄丕烈輩,校書雖不失精審,要終歸乎賞鑑,昔人久論定矣。盧氏此論,蓋仍規效乎刊誤、考異諸作,而不失愼重之意。此其言與盧氏若合符契,徵之錢、阮所論,無勿同者,足徵清世考證諸家校勘古書,能洗明代庸妄之習,非偶然也。

清代校勘家的得失与派别讨论

有清一代,校勘之學臻於極盛,然大别之,亦有賞鑑與考證二派。如何焯、黄丕烈輩,校書雖不失精審,要終歸乎賞鑑,昔人久論定矣。乾嘉諸儒惟湛深於考證,考證之事必自審辨文字異同始,故凡邃於經史諸子文字音訓者,無不兼擅校勘。若惠棟、戴震、錢大昕、王念孫、段玉裁、孫星衍、阮元、丁杰,皆號名家,而盧文弨、顧廣圻尤爲專謹,屏絶人世一切之好,終身以之,所校書爲最多。裨益於士林亦最鉅。舜徽嘗細心尋究其不同於庸常者,亦惟在能守闕疑之義,不妄改字耳。盧氏與王懷祖《論校正大戴禮記書》有曰:“舊注之失,誠不當依違,但全棄之則又有可惜者,若改定正文而與注絶不相應,亦似未可,不若且仍正文之舊,而作案語繫於下,使知他書之文固有勝於此之所傳者。觀漢、魏以上書,每有一事至四五見,而傳聞互異,讀者皆當用此法以治之,相形而不相掩,斯善矣。”盧氏此論,蓋仍規效乎刊誤、考異諸作,而不失愼重之意。故其自校經史,取宋、明諸本與新本校其同異,凡譌謬顯然,則倣《六經正誤》之例爲一書;凡參錯難明,則倣《韓文考異》之例爲一書;體周思密,最爲謹嚴。顧氏亦思矯末俗妄改之弊,生平揭櫫“不校校之”四字以理羣書:“毋改易其本來,不校之謂也;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謂也。”(見《禮記攷異跋》)又曰:“予性素好鉛槧,從事稍久,始悟書籍之譌,實由於校,據其所知,改所不知,通人類然,流俗無論矣。”(《書文苑英華辨證後》)此其言與盧氏若合符契,徵之錢、阮所論,無勿同者,足徵清世考證諸家校勘古書,能洗明代庸妄之習,非偶然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