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键词: 导演背后的探索与挑战

关键词: 导演背后的探索与挑战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我的个人而言,我的创作经历跟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变化息息相关。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因为无论市场如何转型,它背后一定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输出渠道,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优势。电影学院给了年轻人很多能量,我当年就是通过毕业联合作业培养起自信,它让我真正成为一名导演,可以驾驭整个剧组,这对我以后的从业经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我对电影学院的校训无比认同。

关键词: 导演背后的探索与挑战

管 虎(87级导演)

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王红卫老师说过一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拍电影需要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必须铭记。

就我的个人而言,我的创作经历跟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变化息息相关。我们刚毕业做电影的时候,靠的是一腔热情的支撑,那时懵懵懂懂,整个流程做下来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原本想象的样子。譬如说,90年代到2000年初的时候电视剧开始蓬勃兴起,但那时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都对电视剧非常“不耻”,我也是因为一些现实问题才开始初步涉入。我慢慢体会到,拍摄电视剧可以,但是一定不要因此把拍电影的功夫丢了。事实上在那段拍电视剧的日子里,我积累了很多资源,包括未来的演员资源、摄影资源、好的设备资源等,其实现在想想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我当时心里一直闷着一个观念,觉得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不走电影之路就是不干正事、不务正业。我也一直相信电影市场会火,之后果然迎来了它的春天。电影开始市场化了,机会多了,于是我们利用以前平台提供的一些资源和优势,一步一步完成了最初想做的事。

管虎

管虎携《老炮儿》与师生做创作交流

所以,我想借王瑞老师的话说:大浪淘沙的过程是很残酷的,但是从事导演创作的学生,一定要有恒心和勇气,因为你的积累和付出从长远来看一定是有意义的。此外,我觉得从事影视行业除了要有才华之外,大家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www.xing528.com)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因为无论市场如何转型,它背后一定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输出渠道,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优势。电影学院给了年轻人很多能量,我当年就是通过毕业联合作业培养起自信,它让我真正成为一名导演,可以驾驭整个剧组,这对我以后的从业经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在影视行业这么多年,我接触过很多刚从电影学院走出来的孩子,可以自豪地说,我所有的影视作品基本都离不开电影学院的摄影、美术、录音等各方面的人才,常常遇到剧组里全是“自己人”的情况,他们都是我的师弟师妹。影视行业需要很多这样的新鲜血液,他们年轻,有冲劲,又是从一个学校出来,大家往往很“抱团儿”,会一起贡献想法,为电影事业奉献力量。

所以说,“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我对电影学院的校训无比认同。如今,我认识的一些电影学院毕业的同学都在坚持专注地做事,默默地等待机会到来。我想未来的电影市场慢慢会沉静下来,我相信并期待看到这些孩子成为新的电影力量。

作者简介

管虎,1987级导演系校友。主要作品有《头发乱了》《上车,走吧!》《西施眼》《黑洞》《冬至》《七日》《生存之民工》《活着,真好》《沂蒙》《斗牛》《杀生》《老炮儿》。曾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受欢迎导演奖、华鼎奖最佳导演奖、“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最佳导演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奖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