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中的自主探究:回归自觉

游戏中的自主探究:回归自觉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结构”游戏秉承“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致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自我组织和自我适应,激发幼儿的各项潜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行为以及生活的意义。在“无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小团体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解决相关问题。

游戏中的自主探究:回归自觉

幼儿园自主的游戏活动改变了幼儿和教师的生命状态。自主化的游戏理念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此外,幼儿园自主的游戏活动改变了幼儿和教师关于学习的态度,幼儿由先前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融入游戏活动中。在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变成充满“天性、灵性和野性”的天使,实现了其本性的回归和释放。

(一) 激励自主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8]“自主性”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对于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信、自律、执着、理性、责任感、乐观和冷静的性格,培养幼儿的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无结构”游戏秉承“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致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自我组织和自我适应,激发幼儿的各项潜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行为以及生活的意义。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新结构,使自己得到充足的发展。

1. 学会自我评估和调节

“无结构”游戏为幼儿创设了多元的学习途径,幼儿可通过游戏中同伴的反映来评估自己的行为。幼儿在评估自己行为的过程也是其学习自我控制的过程,幼儿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兴奋状态等,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同伴群体。最后,幼儿在同伴群体中获得独立性并享受成长。

2. 学会自我组织和适应

“无结构”游戏有利于同伴交往过程中幼儿对自我经验的组织,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幼儿所运用的交往策略和交往方式需要作出适时的调整,此时就需要幼儿调动并重新组织自己的相关经验以使自己适应当前的情境。幼儿正是在这种调节、适应、改变中不断组织并建构自己的经验,并最终适应社会

(二) 幼儿自主性的提升和发展

个体行为的所有动机都来源于内心,个体若没有感受到某一活动的乐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活动中找到足够让他们满意的行动力。“无结构”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准自然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可以完全自主、自选、自由活动。当然,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放任,事实上,幼儿的自主性应更多地从自律层面解读。“无结构”游戏中,幼儿在自律中树立自信,在自律中享受快乐,在自律中获得成长。

1.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主性是幼儿个性的一个方面,突出表现为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游戏紧密相连,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逐渐尝试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协调,并最终形成社会意识。(www.xing528.com)

在“无结构”游戏中,幼儿在小团体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解决相关问题。此外,“无结构”游戏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幼儿能够勇敢地将自己展示给同伴,且在展示的同时充满镇定和谨慎,最终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尊敬,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幼儿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图2-1 创造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70周年之际做出了第三份重要的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核心利益”的理念转变》,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重塑学校这一概念,同时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知识观、学习观、教育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此,这份报告倡导并列出了一种新型的学校教育模型,如图2-1: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学习、教育以及知识传播或掌握的起点和源泉。此外,陶行知在其《创造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理论,其中有解放儿童的双手、大脑、眼睛、嘴、时间和空间。而本园所创设的“无结构”游戏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力发展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无结构”游戏为培养幼儿创造力所创设的内部环境为:热情的人际氛围(热情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与满足,并在这种满足感下,乐此不疲地追求更多的新事物);幼儿的自信心(创造是在未知中探索,信心来源于儿童解决问题的众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各种方法,形成多样性的解决思维,以及相应的知识与经验)。

“无结构”游戏为培养幼儿所创设的外部环境见图2-2:

图2-2 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环境

幼儿的创造力只有在特定的活动中才可能被激发,即使高创造潜力者,也不是在任何活动中都能把创造力发挥出来的。因此,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激发创造力的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物质环境,而本园的“无结构”游戏则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