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法战争:法国阶级矛盾的激化

普法战争:法国阶级矛盾的激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66年普奥战争后,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普法战争爆发后,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于7月28日发表了由马克思起草的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色当投降和9月4日法国革命后,普法战争的性质起了变化。宣言号召德国工人阶级制止侵略战争。

普法战争:法国阶级矛盾的激化

一、普法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之所以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是两国统治阶级经过长期准备共同挑起的,也是它们对内外政策的继续。

1866年普奥战争后,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普鲁士虽然战胜了奥地利,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但是德国统一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美因河以南的南德四邦即巴登、符登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斯塔特,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联邦之外。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继续推行用武力统一德国的路线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并乘机扩张领土,占领法国矿产资源丰富的亚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法国的路易·波拿巴政权继续推行阻碍德国统一的政策。1867年,路易·波拿巴在议会中疯狂叫嚣:“德意志应划为三块,永远不得统一。”法国控制了南德四邦,并想发动战争夺取莱因河左岸土地,巩固和扩大在欧洲的霸权。

路易·波拿巴为了摆脱第二帝国的危机,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便决心对普鲁士发动战争。在第二帝国统治下,金融投机事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巨大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军事独裁统治的加强,法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法国工人阶级日益成长壮大,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六十年代初法国工人增加到三百多万人,他们宣布自己是一个单独的阶级,在议会里应该有自己的代表。他们积极参加立法团的竞选活动,不断开展具有鲜明政治性质的罢工斗争,争取民主权利,反对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及第二帝国的统治。在法国工人中,国际团结和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增强。法国工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创立,到1870年春法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第一国际支部,并在巴黎、里昂、卢昂和马赛成立了四个国际支部联合会。第一国际法国支部虽然最初处在蒲鲁东主义者的影响之下,但不久便分化出瓦尔兰、弗兰克尔等蒲普东主义的左派,在观点上逐步接近马克思主义。一部分布朗基主义者也接受了国际的影响,虽然他们脱离群众,但主张采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为了推翻第二帝国的统治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广大农民在国家重税和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下,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对路易·波拿巴的统治十分不满。中小资产阶级随着大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而不断破产,对第二帝国的不满情绪加深。反映小资产阶级情绪的新雅各宾派,提出了激进的口号,要求打碎第二帝国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资产阶级共和派反对拿破仑三世的专横统治,也要求推翻第二帝国,建立共和国。一些保皇派分子,当其嗅到革命风暴将临的气息,又重施反革命两面派故伎,摇身一变而成为政府的反对派,企图由他们一伙奥尔良派去取代波拿巴派。

路易·波拿巴此时陷入极端孤立的境地,第二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路易·波拿巴为了转移人民视线,制止人民革命,挽救帝国危机,延缓其反动统治,于是策划发动对外战争。路易·波拿巴在俾斯麦的挑动下,借口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于1870年7月19日,发动了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爆发后,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于7月28日发表了由马克思起草的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宣言指出,这场战争对法国来说是侵略性的,对德国来说是防御性的战争。宣言号召法国工人阶级坚决反对路易·波拿巴发动的王朝战争;同时也向德国工人指出,不要把德国人民的利益与普鲁士王朝的利益混为一谈,决不能“容许目前这场战争失去纯粹防御性质而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1]马克思英明地预见到:“不管路易·波拿巴同普鲁土的战争的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2]

普法战争的进程,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见。普鲁士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由毛奇拟定的普鲁士作战计划周详而具体。拥有四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序。战争一开始,法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腐败无能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军事计划主观片面,兵力不足,宣战七天后才勉强拼凑了约二十五万兵力,且装备落后,指挥无能,军需缺乏,呈现出一片混乱状态。因此,战争开始后不久,法军节节败退。拿破仑三世自封前线总司令,7月28日前往麦茨,亲自指挥法军侵入德境,遭到普军的迎头痛击。8月初,他把指挥权交与巴赞元帅,自己逃往夏龙,后与麦克马洪元帅退守色当。8月底,法军主力被普军分割包围在麦茨和色当两个要塞。9月1日,普法双方在色当决战。法军在普军的猛烈炮击下溃不成军,全线崩溃。9月2日,路易·波拿巴率领八万多官兵向普鲁士投降。

二、九月四日革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倾覆

色当惨败,路易·波拿巴投降的消息传来,法国人民群情激愤。9月4日,巴黎立即爆发了革命。巴黎工人和广大群众纷纷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帝制!”“成立共和国!”口号,坚决要求“抗战到底,保卫祖国”。他们包围了王官,冲进了立法团会议厅,拟定了新政府成员名单,但未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宣布成立革命政府。而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奥尔良派妥协,赶忙拟出了临时政府成员名单,宣布临时政府成立。于是, “帝国象纸房子一样倒塌了;共和国又重新宣告成立了。”[3]这次革命宣告了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开始。

但是,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资产阶级窃夺了。临时政府完全是由资产者所组成的政府,临时政府的成员大都是资产阶级政客。政府首脑特罗胥原是路易·波拿巴的将军,外交部长法夫尔曾是镇压1848年革命屠杀工人的刽子手,内政部长甘必大是敌视工人的律师。他们之所以能够窃夺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是由于当时处在惊慌无备的混乱之中,工人阶级在组织上涣散,工人领袖多在监狱中,普军又已经逼进巴黎,人们只得容忍这些人掌握政权,但有一个明确的条件就是他们只为国防的目的运用这个政权。他们为了欺骗人民,夺取政权,把“临时政府”改名为“国防政府”,宣布继续作战。实际上,国防政府是一个卖国政府。

色当投降和9月4日法国革命后,普法战争的性质起了变化。德国统一的障碍已经扫除,但普军仍继续进攻,直趋巴黎,转变为对法国侵略的战争,法国则变为反对德国侵略的防御性战争。针对这种形势,于9月9日,第一国际又发表了由马克思起草的第二篇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宣言号召德国工人阶级制止侵略战争。同时指出,法国工人要担负起民族和阶级的双重任务,要“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去为法国的复兴和我们的共同事业即劳动解放的事业而斗争。”[4]

三、法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普鲁士的入侵,激起法国人民奋起反抗。在普军占领区,人民纷纷自动组织游击队, “自由射手”到处打击敌人。巴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纷纷要求普遍武装起来,抵抗侵略者,保卫祖国。然而“国防政府”却拒绝武装巴黎工人,法夫尔在给甘必大的信中说:“防御的不是普鲁士的士兵,而是巴黎工人。”巴黎工人冲破政府的重重阻挠,建立了群众性的政治组织,即巴黎各区的警备委员会和由每区选出四名代表组成的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其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保卫巴黎,并对政府的抗战活动进行监督。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有第一国际会员、布朗基派和新雅各宾派。在巴黎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防政府不得不同意再新建六十个营国民自卫军。但到9月30日,内政部下令停止建立新营时的短短二十多天中就建立了一百九十四个国民自卫军新营,约有三十万人。这支强大的工人武装,成为了反侵略、反投降的坚强力量,而且成为后来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力量。(www.xing528.com)

巴黎工人建立了政治组织,特别是掌握了武装,使资产阶级政府胆颤心惊。他们感到,这既是卖国投降的主要障碍,也是对阶级统治的严重威胁。因为“武装巴黎就无异是武装革命。巴黎战胜普鲁士侵略者,就无异是法国工人战胜法国资本家及其国家寄生虫。”[5]于是, “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6]

由于“国防政府”的卖国,普军长驱直入,于9月19日包围了巴黎。 “国防政府”却加紧进行卖国投降活动。它派外交部长法夫尔秘密会见俾斯麦,进行停战谈判。10月27日,守卫在麦茨要塞的巴赞元帅叛国投降,十七万三千法军士兵成了俘虏,一千五百门大炮、二十万枪支拱手交给普军。1月28日,国防政府同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规定:法国解除正规军武装,预付二亿法朗赔款,并限期召开国民议会,批准和约草案。根据投降协定,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参加的国民议会,于2月12日在波尔多开场。臭名昭著的反革命阴谋家、卖国贼梯以尔被任命为政府首脑。梯以尔一上台,对外更加紧卖国投降,2 月26日,同普鲁士签订投降和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赔款五十亿法郎,在赔款付清前德军继续占领法国部分领土;对内实行一系列反人民的政策,加紧镇压人民。

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国防政府的卖国投降,勾结外敌,迫害人民,纵容奸商投机,使人民生活日益困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以至广大巴黎市民发出了要求建立公社的强大呼声。巴黎人民接连举行了两次起义。当巴赞元帅在麦茨投降的消息传来后,立即激起巴黎人民的无比愤怒。于是,10月31日,二十区中央委员领导群众举行了起义。起义群众涌向街头,高呼“打倒特罗胥”、 “抗战到底”、 “选举公社”等口号,冲入市政厅,逮捕了包括特罗胥在内的部分政府成员,宣布成立以布朗基为首的革命政权——“民族救亡委员会”,并准备次日进行公社选举。但是,由于领导起义的各派之间存在分歧,对敌人缺乏警惕,特罗许逃出市政厅后,纠集反革命武装进行反扑,镇压了起义。巴黎人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企图以革命公社代替国防政府的首次尝试。

1870年冬至1871年春,人民同国防政府的矛盾更加尖锐。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和国民自卫军的许多营都积极展开了革命斗争。二十区中央委员会成立了有布朗基主义者费烈、瓦扬等人参加的五人秘密委员会,筹划新的起义。他们起草《告巴黎人民书》,声讨国防政府“拒绝发动群众抗战”, “制造了贫穷和困苦”,要求“把政府让位给人民,让位给公社”。1月22日,巴黎人民和国民自卫军再次发动起义,要求解散国防政府,成立公社。但是,当起义武装队伍开赴市政厅前面的广场,准备向市政厅冲击时,遭到早已准备好的政府军的射击,起义者当场伤亡约五十人。起义再次失败。

巴黎两次人民起义虽然失败,但表现了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激化,预示着革命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梯以尔政府签订投降和约完成卖国勾当后,马上掉转头来全力向工人阶级进攻。他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取消国民自卫军薪金,停止延期偿付债务,查封革命报刊,迫害工人领袖,并把军队集结到巴黎附近,决心挑起内战,消灭巴黎工人武装。

巴黎无产阶级为了对抗梯以尔的猖狂进攻,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和武装。3月15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正式成立。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和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重要成员当选为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其中工人占半数以上。因此,工人阶级实际上控制了中央委员会。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受到巴黎人民的拥护,成为了巴黎工人的军事、政治领导中心。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指挥部,“正是它在3月18日掀起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7]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国民自卫军和巴黎工人立即投入了战斗准备,改选了国民自卫军军官,任命了一批坚定的工人战士担任指挥官,踊跃捐钱购买并积极搜集大炮,集中在蒙马特尔、伯利维尔等工人集中的地区,准备与敌人斗争到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4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3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2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5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53—35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54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4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