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拒绝对方后,恰当给予一些补偿

拒绝对方后,恰当给予一些补偿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人不敢拒绝,就是害怕面对拒绝后的尴尬。在人的心理机制中,心理补偿效应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细细琢磨这些话,无疑就是在被心仪的公司、异性拒绝后,或是竞选失败后,给予自己的心理安慰。所以,在拒绝了他人的请求之后,一定不要忽视对方的心理补偿需求,可主动给予对方一些安慰,化解双方的尴尬。如果你无法满足对方提出的请求,那可以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补偿。对于被安慰的人来说,这也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

拒绝对方后,恰当给予一些补偿

许多人不敢拒绝,就是害怕面对拒绝后的尴尬。如果一件事情你实在无法应允,必须要拒绝对方,也不必太过纠结,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即可。在拒绝之后,你可以试着通过弥补对方的心理空白,消除拒绝后的尴尬。

在人的心理机制中,心理补偿效应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只不过,它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没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一旦遭遇拒绝或失败,就会不自觉地冒出来。看看下面的这些独白,你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那家公司也不怎么好,薪资待遇不算提高,就算录用了我,我也未必会去。”

“说是精英选拔,其实就是挑出来最能干活的人,去背更沉的担子。我不希望工作压力那么大,现在这样也挺好的,至少落得个轻松自由。”

“她也就长得好看点儿,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好的,整天摆着一张冰冷的脸,好像全世界都欠她的,一点儿生活情趣也没有。”

“现在这单位虽然小点,可至少能得到领导的器重,先前许多心仪的大公司,未必能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

细细琢磨这些话,无疑就是在被心仪的公司、异性拒绝后,或是竞选失败后,给予自己的心理安慰。如此种种,都是补偿效应在作祟。所以,在拒绝了他人的请求之后,一定不要忽视对方的心理补偿需求,可主动给予对方一些安慰,化解双方的尴尬。

如果你无法满足对方提出的请求,那可以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补偿。当朋友心急火燎地找寻解决方案,他只想到了向你求助,而你又觉得这条路不可行,此时你就可以向他提供另外的一条可行之路,如:“你刚才说的这件事,我恐怕无能为力,但我有另外一个建议,你可以试试看……”如果你提出的建议能被对方所接受,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就算对方认为不可行,至少你也在尽力帮他了,可减少对方的挫折感以及对你的怨恨心理。

在使用心理补偿机制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你愿意帮忙的诚意,缓解对方的被动局面。大致来讲,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弥补对方空白的心灵

感同身受(www.xing528.com)

面对面地安慰对方,让其觉察到你内心的波动,这直接影响着安慰效果。如果你能够对求助者的遭遇感同身受,就能最大限度地分担他的痛苦。对于被安慰的人来说,这也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

坦诚相待

安慰别人时,如果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用太过焦虑。事实上,你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对方:“可能我无法理解你的感受,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真的很关心你。”这种坦诚和直白,也可以给予被安慰者莫大的支持。

设身处地

对于一些身陷囹圄的朋友来说,他们可能也无法说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此时,就需要你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对方需要哪些帮助,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方便。

提供资源

安慰别人时,虽然不需要帮对方解决实际问题,但可以向对方提供一些可用的资源,如专家、朋友,或是书籍电影,等等。

体验成功

当对方心灰意冷时,不妨帮他回顾一下成功的体验。如果他曾经在某个领域获得过荣誉,你可以这样说:“听说你以前得过××奖?当时是什么感觉?”听他将过去的成功经历和体验,能让其慢慢忘掉不愉快的事,重新找回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