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展示个人工作执行能力

如何有效展示个人工作执行能力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知道,服从的结果带来的是执行到位。无论任何人,只要他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上级指示做事,就要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组织的价值观念。下属服从领导,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

如何有效展示个人工作执行能力

二、怎样展示自己的工作执行能力

1.立场坚定,服从命令

有人说,执行力低下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漏洞,因为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企业从上到下可能都无法做到将目标和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执行时间表上,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难以变成财务报表上的盈利,还会导致在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的结局,更重要的是还会削弱员工的斗志,破坏工作氛围,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长此以往,它将会断送企业的前程,所以,有管理学者总结说:成败关键在执行。

现在的企业有这样一种怪圈现象: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负责,也没有一个人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企业高层、中层还是基层员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不会出现执行力不佳的问题;如果每个人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执行力得到有效的落实,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生生不息。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希望自己好的决策或者规划落空,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想法与措施能够很好地得到贯彻与落实。他们希望下属都是悟性很高的人,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的做法或指令,并水到渠成地予以执行。作为下属,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执行能力,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使自己对领导下达的任务能够及时、准确、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立场坚定,服从领导的决策,准确掌握领导的意图。

有时候,作为下级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上司的意图,因此,这就要求作为下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上司。在现实中,你也许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自己看来,领导处理问题总是有所偏颇,甚至让你去做一些“不太妥当”的事情。这时,你不能冷静分析,有时甚至很冲动,与领导发生了矛盾,并使事态进一步扩大。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多次,自然就会引起上下级情绪型的对抗,最后导致整个工作开展不顺畅。下级必须明白,服从上级是天职,即使他的命令是错的,你也要先应承下来,然后找适当的机会慢慢和上司沟通。

也许有人会问:作为下属,我们可以无条件服从上司的命令,但有时候,上司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只能口服不能心服怎么办?我们知道,服从的结果带来的是执行到位。如果口服心不服,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在处理事情时,由于心里不服,或者是思维惯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就可能使你自觉不自觉地偏离领导的要求,而按自己理解的所谓正确的做法去处理事情。这样一来,自然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也就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你的工作很可能由于这种“口服心不服”,变成无效劳动,从而可能受到领导的批评。由于“口服心不服”的个性,也可能使你在受到领导批评时,缺乏诚恳的态度,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比当面顶撞领导更糟糕。

因此,我们在“服从”命令时,不仅要口服,还要心服,因为领导是代表企业在发出指令。无论任何人,只要他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上级指示做事,就要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组织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其组织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总之,在下属和领导的关系中,服从是第一位的,是天经地义的。下属服从领导,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服从领导的命令。

当然,领导的决策也可能有错误的时候。但是,作为下属,你应该明白,领导决策的错误与正确不是由下级来评价和判断的,而是由更上一级企业的领导人或者直至董事会来评价和下结论的。因此,如果你认为领导的指令错了,也应该遵照执行。作为下属,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责,也不要事后加以抱怨或轻视领导的决定。因为领导在作决定时,自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所以他才会这样做。作为一个普通员工也好,一个管理者也好,你很难断定领导的决策是对还是错,因为很多事情在没有最终答案之前无法确定它的对错。从社会学意义来讲,很多东西的结论不是惟一的,它本无所谓对或错,只有合适不合适,是不是更合适之分。你认为不正确的,或者自己不能理解接受的,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它需要实践加以检验。

当然,作为企业的一员,忠诚敬业是职业人的本分。如果认为领导的决定确实错了,可以委婉、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领导明白,作为下属的你不是在刻板执行命令,而是在斟酌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牢记的是,无论我们在公司的职位有多高,只要身为企业的一员,我们的职责就是协助领导完成经营目标。因此,对于领导的决定,哪怕不尽如意,甚至与自己的意见完全相反,当自己的建议无效时,也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意见,全心全力、不折不扣地去执行领导的决定,在执行时,如果发现这项决定的确是错误的,尽可能地使这项错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才是职业人应有的态度。

显而易见,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没有服从理念的公司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因为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依靠团队,任何个人的单打独斗,都不能实现取胜。而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在服从的基础上才成立,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推广不开,也没有价值。所以,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你的根本立场就是“服从”。

2.员工需要高效地执行力

一个企业如果执行力很差,即便有再好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也是一句空话;同样,一个员工如果对领导下达的指令总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他即使有再高的学历,想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是白日做梦。执行力并不是一句空话,而首先表现为一种工作态度。许多职场中人,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不够积极主动,造成执行能力差,效率低下。一个人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就会随时保持紧张感,就会在工作中担负起责任,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经常思考改进完善工作的方法。

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应做好分内事,这也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连分内的事都做不好,何谈执行呢?“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或“在其位而乱谋其政”其结果必定是“失职”。

高效执行不需要任何借口。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是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它是战略的一部分。高效执行,就要杜绝一切借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

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不要用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样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就是失败,使自己一事无成。责任是我们每位员工的立业之本,是组织最需要的一种精神品质,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必须要有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就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下属还应该从细节上加强自己的执行力。每项工作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计划,更在于执行。如果执行的不好,那么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执行的好,才能完美地体现设计的精妙。而在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细节。执行一个任务,光抓住重点是不够的,必须从细节等小的方面抓起,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不能只把重点完成,而忽视了一些小的细节。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伟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小,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当在这些词汇频繁使用时,许多重大的决策都停留在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只落实在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经营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

在单位里,若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出差,便会安排下属员工去买车票。买车票看似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可以反映出下属对工作的态度及其工作的能力。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秘书将车票买来,就一大把杂乱无章地交给领导,这样容易丢失,还不容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则把车票装进了一个大信封,并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号位及起程、到达时刻。后一位秘书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在信封上写上了几个字,却使别人省事不少。按照上级的吩咐去买车票,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工作,但是一个会工作的人,往往能想到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才会令人更满意、更方便,这也就是用心,这就是在细节上的到位,这就是落实上的不打折扣。

培养高效的执行力,还需要对工作偏差具有敏感性。不少职场人士,对工作绩效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导致许多工作往往只差一小步就能做得很完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是划时代的创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一位外国友人说:“中国人真了不起啊!能把人送到太空去,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三个成功把人送到太空的国家。不过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每次做电池都做不好,做一个螺丝钉都做不好呢?”一位大师回答他说:“中华民族是非常优秀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去做某件事情,就没有做不到的。不过做电池,做螺丝钉时忘了咬牙。”这就是中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也是许多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真正原因。(www.xing528.com)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有关执行力的故事:

甲和乙同在一个蔬菜公司供职,甲比乙的职位和待遇都要高很多,乙很不服气。就去找领导理论。领导对乙说:“请你到集市上去看一下,看看今天有什么蔬菜卖?”乙回来向领导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领导问:“总共有多少土豆?”乙又跑到集市上,过了一会儿,满头大汗地跑回来说:“我数了,总共40袋。”领导又问:“土豆的价格是多少?”乙又跑回去问价格,就这样花了半个上午的时间,往返集市多次。

最后,领导让乙坐在旁边,让他看甲如何去做这件事情。甲很快从集市上回来,汇报说:“集市上有一个老农在卖土豆,土豆总共40袋,价格是九毛钱一斤,土豆比较新鲜,我带回来一个作为样品,您可以看看。这个农民一个小时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和芹菜,我问过了,西红柿的价格将是一元八角一斤,芹菜的价格是一元三角一斤。是不是我们也一起买一些?”甲因为自己的执行力而得到领导的赏识,乙最终也无话可说。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一个人的执行力决定了他的职场命运。所以对于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公”的职员来说,有必要清醒地剖析自己,是不是执行力出了问题而让上司不敢委你以重任?任何一个领导都希望下属充满活力与干劲,绝对不会希望下属暮气沉沉,成为“机器人”。执行领导的决策,并不表示你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下属,也不表示你将失去工作中的活力。下属应该知道的是:在工作上表现的活力与冲劲,一定要符合领导的理想和要求,否则,领导会认为你不够成熟,做事不用大脑,自然也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

3.将执行进行到底

为什么很多方案只是流于形式?为什么有的方案虎头蛇尾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时候,这都跟策略、方案的不能执行到底有关。方案是好的,为何却不能彻底执行,除了方案本身的问题外,可能关系最大的就是执行人员的恒心与毅力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北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日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落实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可见,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如此关键。

执行力也是检验一个人素质与能力的窗口。通过强化自己的执行力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善始善终,可以充分地展现一个人的智慧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让领导看到一个人内涵之外的更多东西,进而展示一个完整的自己,为未来踏上晋升之门增添亮色。

周宇是某啤酒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他对上层领导下达的任务,以及每一个销售方案的实施,总是能做到善始善终,既关注过程,更关注结果,因为结果才是检验一个方案好坏的唯一标准。正是这种耐心与韧劲,让周宇成为了一个大家信得过的,有使命感、有责任心的人。

有一次领导派周宇代表公司参加一个盛大的啤酒节活动,希望通过啤酒节的契机进行对外宣传,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同时,通过一定的促销手段,提升本企业啤酒的销售量。在活动结束前两天,很多厂家一看活动临近结束,人流量也小了,便都提前撤销了展位。而周宇却在这个时候召集人马,秘密开会,重新对展位与分工做了调整,并号召大家一定坚持到底,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与精神风貌。由于竞争对手明显减少了,结果最后两天的宣传效果比以前的任何一天都要好,销售额也创了此次活动的历史新高。周宇的善始善终以及随机应变,让企业在那次啤酒节中出尽了风头,取得了宣传和现场售卖的双丰收。也正是这次有始有终的执行,让领导看到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素质,从而对其更加看好与信任。

那么,作为下属,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成为领导赏识与信任的人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1)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2)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3)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推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4)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