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组织理论在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优化应用

自组织理论在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优化应用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按照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分析:“自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10]显然,重庆新民村的“自组织”治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虽然在我国目前的许多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不乏类似的自组织实践,但是如何将自组织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同时又确保其可持续性,这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

自组织理论在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优化应用

自组织理论是19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是对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 Bertalanfy)提出的一般系统论的再发展。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8]按照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分析:“自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的新治理模式,有别于建基在交易关系上的市场治理,以及建基在自上而下、来自外部权力关系的层级治理,是一种建立在包括情感性、认同性关系以及共同志业基础上的治理模式。因内部合作需要,人们协商出合作规范,形成自治理机制,从而维持系统长期秩序。[9]重庆市土湾街道新民村就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运用了自组织管理模式。该村为了解决政府与居民之间存在的文化供需脱节、日常管理无效的矛盾,特别与某专业性社会组织(NGO)开展合作。在后者的建议下,引入了“居民自治”的管理理念,即召集居民领袖,共同商议由政府出资、在群众喜欢露天集聚的地方搭建凉棚(雨棚),为居民建造适合群众开展集体性、参与性活动的公共空间,并由居民自己通过推选合适的居民成员,组建“自治工作小组”——落实责任到人,按照“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来管、自己负责”的原则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这一举措实施后,深受新民村居民欢迎和喜爱。文娱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日常管理进行得井井有序,治安及卫生等也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改观。[10]显然,重庆新民村的“自组织”治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虽然在我国目前的许多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不乏类似的自组织实践,但是如何将自组织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同时又确保其可持续性,这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