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情商者索取,高情商者给予——突显两者差异

低情商者索取,高情商者给予——突显两者差异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仅有一个参加者的想法与众不同。尽管是交了讲座费的,但她却是以“给予对方”的心态来参加的。别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而是专注于给予对方好处。另外,如果约的是异性,有时比起二人世界,在人多的情况下,对方更有可能会来。自己给予别人正能量的事情,并不总是能完美呈现的,但是为什么不尽心尽力地比昨日的你更进一步地向眼前的对方传达善意和关心呢?

低情商者索取,高情商者给予——突显两者差异

“我怕生……”

春天到了,见面和离别的季节来临了。这天,信次大学毕业后第一天上班,参加欢迎会。今年的新员工共20人,为了欢迎新人,各部门员工颇费了一番气力,在一家宽敞豪华的酒店举行欢迎会。在给所有人分发饮品、干杯后,轮到新人做自我介绍了。

信次很紧张,他嗫嗫嚅嚅,挤不出话,视线飘忽不定……终于轮到信次了。他盯着脚尖慢慢站起来,如此这般地介绍自己:“那个,我叫中村信次。我怕生……虽说我不主动跟人说话,但是有什么事的话,请跟我说一声。请多关照。”他显然过度不自信,自我介绍从头到尾都盯着脚尖,声音还小得没蚊子声大,坐在桌子对面的人可能都听不清楚。

可是,在自我介绍的场合,像信次这样的人为数不少吧。老实说,我不认为周围的人会希望与这样的人相处或者认为这样的人“相处起来能让人放松”。原因何在?像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在说“我拒绝主动给予你。请你单方面地给予我”。即,拒绝自己主动向别人“搭话”“表示关心”,只是希望单方面地从别人那里得到。

当然,信次绝无恶意。但是,由于他总想当接受方,只希望从对方那得到,所以对方会无意识地察觉到这一点,进而“不想被掠夺”,从而对他关闭心扉。因此,对于像信次这样优先考虑“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人,周围的人不会希望与之相处。

首先给予的人

我以职业咨询师为对象开设了提升咨询技术的实践讲座,参加者内心抱着“咨询真的会提升吗?能换回来讲座费吗?”“老师讲的好懂吗?”“参加者会被接待不周吗?”等各种各样的想法来参加讲座。他们的想法虽然各式各样,但存在共同点:大家都是因希望得到某种好处才来参加的。这很好理解:由于交了讲座费来的,当然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

但是,仅有一个参加者的想法与众不同。她叫依子,是个职业咨询师,她为参加者买了很多甜面包圈,还说:“想在休息时间和大家一起吃”。尽管是交了讲座费的,但她却是以“给予对方”的心态来参加的。她在事业咨询领域非常活跃,我时常从相识的咨询师那里听到对她的溢美之词,还曾在地铁站看到过画着她头像的“职业咨询师演讲会”的海报。

因为依子总想着给予对方,所以很多人喜欢与她相处,因此,她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你也一样,给予别人越多,越能实现梦想;越成为让人放松的人,别人越希望和你交往。

意识到对方而非自己

越是让人心累的人,内心越是战战兢兢:“别人会认为我是个让人放松的人吗?”“要是我不讨人喜欢的话,该怎么办?”那么,这样的想法终归还是会传给对方,于是对方也多少心存芥蒂,制造出心中的壁垒。那么怎么做才好呢?别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而是专注于给予对方好处。

最强有力的是关心

用行动传达“希望和你处好关系”的讯息,换言之,“抱有善意”“表示关心”,这是让人放松最强有力的表现。比如,看见人就欣喜地跑到跟前去的小猫小狗很讨人喜欢吧,可是小猫小狗并没有算计着“这么做一定会被人认为是可爱的”“这么靠近人的话会讨人喜欢”,它们只不过是为了向人表达好感而已,而且也正因如此才讨得人喜欢的。与其说引起人关心,不如说是自己先主动去表示对别人的关心。(www.xing528.com)

尝试改变意识的方向

意识朝向自己的人,相处起来让人心累:“要是我不讨人喜欢,该怎么做才好啊?”“人们都是怎么看我的?”意识朝向对方的人,相处起来能让人放松:“为他做点什么呢?”“怎样做,他才高兴?”

为了得到别人的关心,你先向人表示关心是很重要的。否则,越在意“把我想成那种让人放松的人吧!”“来喜欢我呀!”越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仅仅单纯地向对方倾注善意的关心。请务必专注于这一点。

有很多方法能够向对方表示善意的关心,在此介绍其中的几种。邀请人一起吃饭或者参加某个活动,例如:“下次回去时一起喝一杯?”或者“去车站前新建的饭店吗?”另外,如果约的是异性,有时比起二人世界,在人多的情况下,对方更有可能会来。在这种情况下,请将对方嵌入多人之中,比如:“想办个酒会,木村你也来吧?”或者“下个月跟我们科的人一起去打高尔夫吗?”

可是,你是否担心:“虽说如此,可是我好腼腆的,不擅长约人。要是被拒就惨了。这对我来说难度太高。”如果你这么想并打算合上这本书的话,那么请你先等等,因为除了上面的方法以外,还有很多方法能用行动向人传达“想与你处好关系”这一讯息,比如主动跟人打招呼、笑脸对人、叫出对方的名字……这样就能逐渐做到,是不是?在后面,我还将介绍更多其他方法。

日常小事也是很好的

主动做事往往能惠及他人,哪怕日常小事也是好的,所以谁都能给别人提供点什么。如果是在职场,可以将抗疲劳的清凉油用手绢包着放到累了的同事桌上,给累了的同事泡杯茶,把写着“谢谢”的标签放到别人桌上。在家中,清晨为还睡着的老公或者老婆泡杯咖啡端到床边。试着找找看的话,你能做好多事情呢。平时奉上的小小温情,非常有助于提升人际关系,别人跟你相处时也会感觉放松。

我刚说到依子女士带着甜甜圈来参加讲座,换做是你来参加我的讲座,会为大家带甜甜圈吗?如果回答是“是”,那么请一定要延续这样的优良作风啊!例如,在便利店、饭店等处付款时,正视收银员的眼睛说“多谢”。

自己给予别人正能量的事情,并不总是能完美呈现的,但是为什么不尽心尽力地比昨日的你更进一步地向眼前的对方传达善意和关心呢?那时,与昨日相比,和你相处起来会更让人放松。

些许的温柔实际上是有效的

称呼对方的名字、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先生您辛苦了”、留下“多谢”便签、替对方冲杯咖啡、多谢啦……此般小事,也向对方传达了“想与你处好关系”的讯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