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赔偿方式意指行政赔偿义务主体以何种形式履行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目前,金钱赔付为世界各国行政赔偿的通行方式。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则意指行政侵权损害后果以及理赔的测算规则。据此,我国行政赔偿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行政赔偿方式意指行政赔偿义务主体以何种形式履行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目前,金钱赔付为世界各国行政赔偿的通行方式。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则意指行政侵权损害后果以及理赔的测算规则。计算标准即金钱赔付额度的法定依据,它决定了受害人实际获得赔偿的金额。

一、行政赔偿方式

正如民事侵权赔偿中不同的侵权状况需要不同的赔偿方式一样,基于其所损害的权益性质不同,行政侵权的赔偿方式也有差别。在我国,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2条的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据此,我国行政赔偿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金钱赔偿

所谓金钱赔偿,意指赔偿义务主体将受害人的各项损失折抵成金钱,以货币的形式予以赔付的侵权责任履行方式。它既可适用于人身损害赔偿,也可适用于财产损害赔偿,是最常用、最普遍的行政赔偿方式。但是,依据法律规定,在财产损害中能够适用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情形时,应该优先适用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方式,以期更确切地保护相对人的财产权。

2.返还财产

所谓返还财产,意指赔偿义务主体将违法占有的财产归还给对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受害人的一种履行行政侵权责任的方式,例如返还非法收取的保证金、非法科处的罚款、非法征收的财物等。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6条的规定,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返还财产的适用条件有三:①原物必须存在;②返还对公共生活和公务不产生不利影响;③返还财产应该比支付金钱更简便。

3.恢复原状

所谓恢复原状,意指赔偿义务主体对已经受到损害的财产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到受损害前的形状或者性能,以履行其侵权赔偿责任的方式。它以能够恢复原状为前提。譬如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即是恢复原状。

二、行政赔偿标准(www.xing528.com)

行政赔偿标准即行政赔偿计算标准,意指国家根据行政侵权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和国家财政状况所确定的支付赔偿金的标准。根据各国行政赔偿立法规定,目前有三种赔偿标准:①惩罚性标准,即国家所给予的赔偿额高于受害方所遭受的损失,赔偿金除了弥补受害相对人的损失外,还具有惩罚违法行政行为的意味;②补偿性标准,即以赔偿额恰好能完全弥补受害一方的实际损失为准,这一标准既没有惩罚的倾向性又对受害方的权益进行了合理充分的保障,所以在理论上应该是救济的主要标准,以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③抚慰性标准,即国家机关的赔偿只是象征性的抚慰,其最高额也只是实际损失额,通常情况下赔偿金是不足以弥补受害方实际损失的。我国主要采用抚慰性赔偿标准。

1.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计算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3条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这里的“上年度”是指有关机关作出有效赔偿决定时的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应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据。

2.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计算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4条之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计算标准如下:

3.侵犯财产权的计算标准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6条的规定,对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①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返还财产。②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造成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③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④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⑤财产已经拍卖或者变卖的,给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变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⑥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⑦返还执行的罚款或者罚金、追缴或者没收的金钱,解除冻结的存款或者汇款的,应当支付银行同期存款利息。⑧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

4.精神损害的计算标准

所谓精神损害意指对人造成的精神痛苦,它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超出生理、心理范围的无形损害,如肉体痛苦、精神痛苦以及丧失人格尊严所带来的痛苦等。精神损害多因侵犯人身权而产生,但也不排除侵犯财产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尽管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5条规定了“精神赔偿”,但未明确其计赔标准。其中的“严重后果”“相应”数额等不确定概念,有待司法解释作进一步明确,或者在具体案件中由法官作出判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