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剧种兴衰关键在剧目与演员选择

剧种兴衰关键在剧目与演员选择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始终认为,一个剧种盛衰的关键在于剧目和演员。昆曲一共有多少剧目?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做了初步统计。我们不妨用这两部书来对照一下当前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昆曲和京剧戏码,看看究竟有多少戏早已被遗忘。而剧本和演员就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剧种兴衰关键在剧目与演员选择

我始终认为,一个剧种盛衰的关键在于剧目和演员昆曲一共有多少剧目?不必以《六十种曲》或《古本戏曲丛刊》为依据,只看看《缀白裘》就可以了。京戏有多少剧目?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做了初步统计。我们不妨用这两部书来对照一下当前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昆曲和京剧戏码,看看究竟有多少戏早已被遗忘。李洪春先生在他的《京剧长谈》中提到“十年浩劫”中间他损失了两千七百多个剧本。而今天的舞台上习见的,我看连他所藏的百分之五都不到。如果现在能有两百七十个剧目(李老藏本的十分之一)在台上轮换演出,肯定情况要比眼下好得多。至于演员呢,先不说演出质量如何,不妨先调查一下一位中年演员究竟会演多少出戏,每出戏又都有哪些表演艺术上的特色和他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体会。旦行中的梅、程、荀、尚,以及小翠花、芙蓉草等前辈,老生中的余、言、高、马,特别是周信芳,不算他们自编的本戏,只算传统戏,每位大约都会二百出以上。谁都知道,没有庞大的数量就出不了高水平的质量,这是唯物辩证法的ABC。我曾同一位著名演员在他家里闲谈,他的一位弟子在座。我们俩信口说了三四十出戏的名目,他的弟子却坦率地承认:“您二位谈的那些戏,别说我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这些剧目在四十年前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司空见惯的,绝对不算是“冷戏”。因此我想,如果我和我的这位老朋友一旦化入骨灰盒,不要说没有人会唱这些戏,恐怕连戏名也要失传了。

我们谈革新戏曲是有前提的,首先是物质保证。而剧本和演员就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如果听任一个剧种极其丰富而宝贵的艺术财富自生自灭,即使革新的意愿极强,决心极大,信心极足,而不考虑传统剧目的挖掘和抢救,不重视演员素质的培养提高,难道请有志革新的同志“赤手空拳”去“打天下”么?我们总不能把现存的客观事物听任它们从有到无,然后再想方设法凭着少数人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让它们又从无到有,这岂不是把本来并不算太难办的事弄成了十分艰巨的工作了么?这大约就是走弯路吧?我们经常说,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保证我们的四化建设。而今天,在对待京剧艺术方面,却是坐在那儿“看着米挨饿”,难道真要到了颗粒无存之时,才让“巧妇”出场来施展她的善为“无米之炊”的回春妙手么?不久以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见到了高元钧同志。我极力劝他趁着现在精力充沛,尽快把他会说的一切段子和所有本子都抢记下来,有条件的话还要录像。我说:“就是批判,也要有‘靶子’。如果您不把这笔丰饶而宝贵的财富留下来,将来要批,连‘靶子’也找不到了。”他深以为然。不知我们锐意革新京剧的同志们对此有何考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