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逆境中培养的生存能力和长久发展

逆境中培养的生存能力和长久发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主观能动性被这种“逼迫”调动起来的时候,人的能力就会发生变化,会让人尽量去适应环境,这应当是一种生存法则吧。我深深地懂得,有时候逼迫也是一种关爱,逼迫出来的能力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并且更容易长久地存在下去。“逼”出来的能力,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逆境中培养的生存能力和长久发展

成长中,除了本能,还有很多能力决定了人一生的方向。

我们常常在孩子小的时候迷惑:孩子的计算能力怎么如此之差?孩子的绘画能力为什么远低人一筹?孩子的表达能力为何落后那么多?

读了那么多的成材故事,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达•芬奇,总会让我们对孩子报以希望——那些画家科学家,小的时候并不出众,很多能力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于是我们带着孩子去上钢琴班、语言班甚至演讲沟通班,看着孩子一点点地进步,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于是怪现象又发生了——当这些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小时候培养的能力却又消失殆尽。小时候会弹的曲子,长大了全忘了;小时候掌握的表达方法,长大了全不记得了。这些能力哪里去了?

人一辈子会拥有很多能力,有的能力一辈子不忘,有的能力却转头就忘。真正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人的心智的。当心智不适应环境的时候,人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可以被称为“逼迫”。当主观能动性被这种“逼迫”调动起来的时候,人的能力就会发生变化,会让人尽量去适应环境,这应当是一种生存法则吧。看《荒岛求生》的纪录片可以发现,不会捉鱼的人,由于饥饿难耐,慢慢地学会了捉鱼;不会搭草棚的人,由于天气恶劣,渐渐地学会了搭草棚。很多能力都是这样“逼”出来的。

我小的时候,两三岁了都无法进行完整的语言表达,只会嘟囔,除了家人,其他人无法听懂,于是我成了一个偏爱写字的安静的孩子。我清楚地记得,小学第一堂课,我因为紧张,便将大拇指放在口中吮吸,却偏偏被老师提问读拼音,于是我的沉默换来了至今难忘的两教鞭。好在那时并没有“不平等”的想法,看着很多同学下课后围在老师身旁叽叽喳喳,我也能淡然以对,忘却了自己的不善表达。

我不愿表达,即使心中有很多的想法和问题,我都不想说,却喜欢写日记,写各种文字。幸运的是,幼年的我在母亲的引领下,喜欢上了各种运动,并在运动中结交了很多伙伴,所以并未孤独过。

上了高中,事情开始渐渐发生转变,我的一些作文被老师选中了,让我站上讲台读给同学们听。初时紧张,继而有了一些小小的自豪感。但除了读作文,我与大家并无过多的语言交流,以至于演讲、主持之类的活动皆与我无缘,我唯一做的,就是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办了三年的黑板报。(www.xing528.com)

大学时,因为成绩的原因,我选择了英语系。第一次去英语角,师哥师姐热情地用英语迎接我们。记得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What’s your hobby?”而我根本不知道“hobby”的含义,于是红着脸跑回宿舍,再也没有参与过英语角的活动。我时常感恩那时的诸位老师,是他们看到了我身上的光,一次次地在课堂上、在活动中给予我机会。在读书的同时,我背字典,苦练发音,确实吃了些苦,但为了适应学习环境,我一次次地逼迫自己,要学会自信地表达。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中一段痛并快乐的日子,以至于毕业时,我可以用英语主持节目了,也敢于在台上唱歌了,实习时站上讲台,也敢于将目光撒向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们了。我开始敢于讲话,敢于表达了。

工作后,我站了快二十年的讲台,参加了无数次培训,从最初的低头,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我的变化,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作的改变。环境逼迫了我,师长鼓励了我,让我从自卑到自信,只有走过那种痛苦,才能成就如今的我。

现如今,每每遇到不善表达的学生,我总能想到当年的自己,想到当年老师们对我的逼迫和鼓励,我也总愿意将机会和平台提供给他们,即使他们不愿意,我也要板下脸来,逼迫他们去做那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深深地懂得,有时候逼迫也是一种关爱,逼迫出来的能力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并且更容易长久地存在下去。

班主任工作中,我带过很多优秀的学生,得过很多的荣誉,但就能力而言,我这些年的成长,全都来自于那些不优秀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们不听话、不努力、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才逼迫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有了一些面对他们的自信和能力。

“逼”出来的能力,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