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类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法

课程类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由于课程工作者的课程观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而所设计的课程类型也会有所不同。目前,课程类型的名目繁多,有的名同质异,有的名异而实同。由此可见,我们对课程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所以,严格地说来,实施单一课程类型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应该关注课程类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最佳组合的问题。

课程类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法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由于课程工作者的课程观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而所设计的课程类型也会有所不同。目前,课程类型的名目繁多,有的名同质异,有的名异而实同。而且对课程分类的方式也大不一样。这里,我们根据两种主要的分类方式,介绍一些主要的课程类型。

1.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分类

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1)学科课程(如地理历史代数等);(2)广域课程(如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和语言艺术等);(3)核心课程(与学科课程或广域课程结合起来使用,供普通教育的需要);(4)完全未分化的结构(即把整个教学计划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

台湾学者林本在总结他人分类的基础上,将现代学校课程分为六类:(1)科目本位课程;各教学科目分化孤立。(2)相关课程;增强各教学科目之间的联系。(3)融合课程,或称会科课程;它更增强各教学科目之间的联系,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富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4)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同样的手续,取消多数的教学科目,代以少数的广域,而使之彼此联系。(5)核心课程;在广域课程之基础上,为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其统一性起见,把比较价值上最为重要之一域作为中心,其他广域则为周边,而与中心相联系。(6)经验本位课程;比广域课程及核心课程更进一步,而特别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由学生自由地选择并组织知识与经验,未解决其接近生活的问题。这六种课程类型如下图所示:

2.以课程哲学观为基础来分类

根据课程组织结构来分类,会遇到一个难解的问题,即容易造成术语上的混乱。例如,“核心课程”通常是指“要求所有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各种课程类型都可以有其核心课程,诸如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活动一经验课程等都可以有其核心课程。事实上,如果根据哲学观来分类,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被归入以下三类: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www.xing528.com)

学生中心课程强调学生需要、兴趣和目的。这种课程有两个基本特征:(1)课程围绕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学科体系;(2)课程内容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提倡这种课程的人认为,人们只学习他们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学生学得最好的是那些有助于满足他们兴趣与需要的东西,是那些与解决他们实际问题有关的东西。因此,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学生一起设计学习的情境、从事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

社会中心的课程强调对社会的改造或适应。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迫切关注的、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上。这种课程是要致力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甚至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所以,学校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参与制定社会规划。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社区活动的经验而得到发展的社会适应的课程则不作寻求对社会基本结构进行根本变革的尝试,而是给予学生应付社会所需要的、明确限定的信息或指示。具有社会适应倾向的人,全力查看社会,以发现学生在现实世界中需要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现存社会。

学科中心课程强调要根据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来组织学校课程。它注重公认的科学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这种课程的基本论点是:(l)学科是传递社会文化遗产的最系统、最经济有效的形式;(2)学科以合理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课程要素及其关系,而不是孤立的事实和概念。在传统上,学科课程一般采取分科课程的方式,但现在也有不少采用合科性质的广域课程,或带有综合性质的学科课程。

除了上述两种课程分类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把所有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或分为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等;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把所有课程分为工具类、知识类和技艺类;或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如此等等。

由此可见,我们对课程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课程的性质。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对课程进行分类时,通常都是取一些比较极端的、典型的课程类型作为例子,例如把学生中心课程与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一经验中心课程作为比较的对象。然而,在当今学校课程中,很难找到如此极端的课程。大多数学校是采取某种折衷的方式,只不过在侧重点或倾斜度上有些不同罢了。目前,我国学校基本上都采用学科的方式,同时也顾及到各科之间的关系(即相关课程)。有些地方在初中阶段开设的社会常识,就是一种综合课程或广域课程。现在有的地方已把活动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此外,有些教师在课程实施时较多地注意学生的特点;有些则更多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如此等等。所以,严格地说来,实施单一课程类型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应该关注课程类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最佳组合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