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美育的自由与深远

探索美育的自由与深远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育中的自由,即美育的过程是不受外界控制的,受教育者在全程都是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处于精神层面的“自由”,身心放松,毫无压力和钳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美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历经岁月的打磨而不消退,甚至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其中的“美”,它深而远,深到不可磨灭,远到不随时间流转。

探索美育的自由与深远

美育中的自由,即美育的过程是不受外界控制的,受教育者在全程都是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处于精神层面的“自由”,身心放松,毫无压力和钳制。从语文美育的角度而言,这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作品展现的是文字而非直观的形象,这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化这些形象,达到审美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蒹葭》中的“伊人”是何等面目?那一方《荷塘月色》到底是怎样的美丽?掩映在林中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到底是一方怎样的墓穴?虽然文中语言的描述和刻画,从某方面而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自由,但是他们的形象依然可以是千人千面的,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其二,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自然而然。课文中美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美的语言文字,美的人物形象,美的精神意境,都够让学生沉浸到审美之中,情绪自然而然地被带动,心灵自然而然地被熏陶,从而使得精神被“自由”了。美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历经岁月的打磨而不消退,甚至历久弥新。为什么一些事物往往成为过眼云烟?为什么一些文章“学过即忘”?很大一部分原因归于事物缺乏美,或者我们没有发现它们的美。美育不但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更能让美永驻心间。举例来说,时光渐行渐远,我们会慢慢想不起《荷塘月色》中那隽永清丽的语句,甚至那是怎样的一方荷塘也会模糊不清,但它那独具一格、让人深浸其中的美的意境一定还存在于我们心中;《合欢树》中母子之间的故事片段被渐渐遗忘,但真挚感人的母子情感让人难忘;《一碗阳春面》中母子三人的人生境遇被渐渐遗忘,但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面的镜头让人难忘;《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西和老贝尔曼生活的故事片段被渐渐遗忘,但那片用颜料画在枝头的树叶让人难忘;《雨巷》中优美含情的语言被渐渐淡忘,但那个拿着黄油伞的如“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显清晰。我们为什么会难忘它们?为什么它们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正是因为其中的“美”,它深而远,深到不可磨灭,远到不随时间流转。

只有了解了语文美育的种种特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美育实践,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