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效应及其优化

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效应及其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日益松动,但随着养育子女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的上升,生育率并未出现大幅反弹。因此,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导致了中国居民总和生育率的降低,却也带来了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人口的现代转型存在双重影响效应。

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效应及其优化

虽然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日益松动,但随着养育子女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的上升,生育率并未出现大幅反弹。说明中国已逐渐完成现代人口转型进程,进入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增长阶段。现代人口增长阶段是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所处位置,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这一现代人口转型。因此,人口老龄化在全球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毋庸置疑,实施了近5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居民的再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包括家庭和人口规模、生育率、性别比教育等。本节主要从人口的数量—质量替代原理出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对当代中国的人口转型存在双重效应,一是引致了中国居民总和生育率的降低;二是提升了中国居民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众多学者对此种效应进行了研究,他们均认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出现下降趋势,但人均受教育水平却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家庭已经更加注重子女的质量(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等)而不是子女的数量,子女数量—质量替代原理在中国的人口转型进程中已经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从生育率水平来看,目前,工业化国家的生育率均存在下降趋势,为了与工业化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预期寿命进行比较,图4-1分别报告了1960~2016年中国和OECD成员国的总和生育率、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从总和生育率来看,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每个妇女平均生育6个子女,在20世纪70~80年代,“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政策开始实施,总和生育率大幅下降。1980年后,“一孩政策”开始实施,总和生育率继续出现衰退趋势。虽然生育率的降低早于“一孩政策”的实施,但中国“一孩政策”的实施也有效降低了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严格执行,从1992年开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OECD成员国的总和生育率;1995年以后,中国和OECD成员国的总和生育率均趋于稳定,2016年中国和OECD成员国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24和1.726。从预期寿命来看,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并向OECD成员国靠近,2016年高达76.25岁,但仍低于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80.12岁)。

图4-1 中国和OECD成员国的总和生育率、预期寿命:1960~2016年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www.xing528.com)

从人力资本水平来看,据世界银行数据,自1984年,中国高等院校入学率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从1984年的2%上升至2015年的45.35%,中国高等院校入学率大幅提升。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按照学界常用做法,把文盲半文盲赋值为0年,小学文化赋值为6年,初中文化赋值为9年,高中文化赋值为12年,大学专科文化赋值为16年,大学本科文化赋值为16年,研究生文化赋值为20年,计算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图4-2表明,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自1984年始一直存在提高趋势,2015年升至9.1年。因此,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导致了中国居民总和生育率的降低,却也带来了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人口的现代转型存在双重影响效应。

综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速了中国居民总和生育率的降低,伴随而来的是人均收入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的人口转型与发达国家的转型历程较为相似,已经逐渐向现代经济增长阶段转变。

图4-2 中国1984~2015年入学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