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有一流之士方能正天下

只有一流之士方能正天下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独齐国的有为政治家们跳出了这些人为设置的用人障碍和思维误区,表现出了不拘一格、大气果敢的气魄。从门第、出身上看,齐国的优秀人才大多不是出身于豪门贵族。齐国的有为政治家们也从不盲目排外,而是对外国人一视同仁,甚至另眼相看,厚爱有加。《管子·牧民》指出:“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

只有一流之士方能正天下

法制社会的用人,有很多条条框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观念束缚着各国领导者的思维。唯独齐国的有为政治家们跳出了这些人为设置的用人障碍和思维误区,表现出了不拘一格、大气果敢的气魄。齐国的有为政治家有公心,很务实。有公心,就能扩大用人范围,就可以争取团结一切对国家有利的力量;很务实,就决定了能根据事务来选人,确立“谁能干事就选谁”的理念。从门第、出身上看,齐国的优秀人才大多不是出身于豪门贵族。管仲当过小商人,参过军,还曾体验过成阳狗盗这样不光彩的职业,可桓公并没有计较;田穰苴虽是田氏宗族后裔,但属于旁系,而且家境贫寒、出身低微,大概只是一个军队里的小头目,可晏婴、齐景公为了打退燕晋的侵略、确保齐国利益,没有考虑那么多;其他像饭牛的宁戚、布衣琴师邹忌、残疾人孙膑、赘婿淳于髡、囚犯越石夫、晏子的马车夫等人,在齐国的优秀政治家眼里成了国之重宝,被委以要职。

齐国的有为政治家们也从不盲目排外,而是对外国人一视同仁,甚至另眼相看,厚爱有加。别的国家是唯恐他国的人才进入自己的国度,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眠”,而齐国不,齐国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张开热情的臂膀欢迎欢迎再欢迎。《管子·牧民》指出:“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非常明确地表现出齐国的有为政治家们对“远人”,即外国人才的开放姿态。事实上,齐国历史上优秀的人才,外国人所占比重很大。管仲是楚国人,宁戚是卫国人,陈完是陈国人,荀子是赵国人,都在齐国开明的人才政策下得以建功立业。由于齐国重视纺织业的经济背景和强大的东夷文化的影响,齐国从一开始就尊重妇女的社会地位,重视妇女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妇女方面的人才,齐国有为的政治家们也较少男尊女卑的观念,没有“政治让女人走开”,而是欢迎她们积极参与进来,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像齐宣王采取无盐女的建议积极推行改革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齐国有为的政治家们似乎对人才的年龄也没有过多考虑。他们尊重老人,比如齐桓公就认真听取了愚公的意见,对执法草率、诉讼不明的问题进行了整顿,接受了83岁麦丘老人各个方面的警示,亲自为他驾车一同返回临淄,让他参与政事;他们相信有志不在年高,敢于破格提拔年轻人来担当大任,比如春秋时,齐国的君主就敢于派年仅18岁的子奇去治理东阿,结果政绩突出,人民拥戴;战国时,齐宣王在同样18岁的闾丘邛的一番慷慨陈词后,任命他担任了朝中的要职。(www.xing528.com)

齐国统治者非常重视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人才呢?答案非常简单: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凡是道德修养水平高,无论出身如何也是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