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长得相似而非艾草

为什么长得相似而非艾草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个小朋友在确认找到的是艾草后,急着想把好消息告诉老师。诺诺仔细看了看说:“你的这个不是艾草!”对于这株长得像艾草但又不是艾草的植物,孩子们纷纷抛出了各种问题。那这个和艾草长得相似的植物是不是艾草呢?这引发了幼儿对真假艾草的探究欲望。

为什么长得相似而非艾草

终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孩子们带上采摘艾草的工具兴冲冲地前往目的地。

很快,老师带着大家来到了一大片草丛前,大家纷纷跑向前蹲下,开始寻找艾草。

“我记得艾草是香香的,我等等把找到的叶子全都闻闻看,香香的那个肯定就是艾草!”

“艾草的叶子和平时见到的叶子是不一样的,我等等一定要仔细看看它们。”

“今天来之前奶奶给了我一片艾草叶,我照着找就好啦!”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说边认真地找呀找。

过了一会儿,丽丽开心地大叫起来:“我找到艾草啦!你们快看!上次调查的时候说过艾草叶子的背面就是白白的,这就是艾草。”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丽丽这么一喊,好几个小朋友全都往她那儿凑过去看。

一群小朋友围着,把艾草递过来递过去,认真地看了又看。

轩轩说:“这个应该是艾草,我记得艾草杆子上长着很多小叶子的,你们看这株上面也有。”

诺诺也应和道:“我刚才拿在手上闻了一下,这个叶子有股香香的味道,我也觉得它是艾草。”

“老师!我们找到艾草啦!”几个小朋友在确认找到的是艾草后,急着想把好消息告诉老师。

老师闻声赶来,看了看说:“是的,你们找到的这个就是艾草哦!那么接下来找艾草是不是更简单了呢?”

听了老师的话,几个孩子找艾草的兴趣更加浓烈了些,一个个低头仔仔细细地寻找着艾草。

这时,妞妞拿着自己采摘到的“艾草”走到诺诺旁边说:“诺诺,你帮我看看,我采到的是不是艾草啊?”

诺诺仔细看了看说:“你的这个不是艾草!”

妞妞说:“为什么?我觉得是艾草,你看上面也有很多小小的叶子,我用鼻子闻了一下,也是有香味的啊。”(www.xing528.com)

诺诺回答:“不是的,艾草的叶子后面是白白的,你看,你摘的这个后面都是绿色的,这个不是艾草。”

旁边的轩轩听到后走过来一看,说:“这是艾草,你们看,它的叶子是锯齿状的,是艾草。”

诺诺说:“不是的不是的,艾草的叶子背面是白色的,它的叶子背面不是白色的。”

他们的争吵声引起了更多的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最后,诺诺提议说:“刚才丽丽采到的艾草是有香味的,叶子的背面是白色的,老师说她采的那个就是艾草,把她们俩采的拿过来比一比吧!”

很快,真假艾草的对比有了结果。虽然两种植物都带有小叶子,也都有淡淡的香味,但是背面和形状还是不同的,最终大家确定了妞妞采到的不是艾草,而是另外一种植物。

妞妞问:“那这株和艾草长得很像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呢?”

轩轩也说:“对啊,它能像艾草一样做青团吗?”

小天说:“我家院子里好像也有这样的植物,我回去问问我爸爸这个叫什么。”

……

对于这株长得像艾草但又不是艾草的植物,孩子们纷纷抛出了各种问题。最后,老师建议大家回家后寻求家长、网络等的帮助进行调查,探索答案,第二天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株植物的秘密,最后通过反验证的方式验证自己最初的猜想是否正确。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在采艾草之前,幼儿对艾草已经有了相对充足的认识经验,因此找艾草和摘艾草的过程非常顺利。但是,他们却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艾草”,它的外表和气味与艾草非常相似,但有着细微的不同,有的时候甚至能以假乱真。那这个和艾草长得相似的植物是不是艾草呢?这引发了幼儿对真假艾草的探究欲望。

由于之前进行过“艾草的秘密”分享会,幼儿对艾草的外形和气味都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又加之丽丽采到过真的艾草,他们就想到了真假比拼的办法。于是,幼儿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发现,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但还是存在细微的不同,最终辨别“真假”艾草。可见,大班幼儿的对比观察能力在辨别“真假”艾草中被充分运用,幼儿也体会到了小侦探破案的成功感。

教师的支持与思考

在这次采摘艾草的活动中,面对幼儿对如何辨别艾草产生争执时,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静静地观察整个过程,最终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对比)发现了艾草的特征。后来,“真假”艾草又引发了很多相关问题,幼儿对类似艾草的植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家长和网络资源去寻求答案。

可以说,对于“真假”艾草的知识拓展是在实践与验证环中的新发现。对于这一新问题,教师并不是直接放弃或者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引导幼儿不断探索,给他们提供找资料的途径,让幼儿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以实践验证的方式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辩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