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地先种大豆,再种稻麦,为何稻麦生长旺盛?

田地先种大豆,再种稻麦,为何稻麦生长旺盛?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般人的眼里,细菌是个坏蛋。根瘤菌侵入大豆的根子以后,会刺激根里的细胞加快分裂,结果凸出来形成瘤子。大豆呢,它从根瘤菌那里吸收了很多氮肥,使自己的枝叶长得碧绿繁茂。不光是大豆的根上会长根瘤,许多豆科植物,像绿豆、豌豆、菜豆、花生,都会长根瘤。种过一年大豆的田,虽然大豆也死了,根瘤菌绝大部分也死了,但是,根瘤菌所制造的氮肥,往往还有很大一部分仍然遗留在田里。这样,接着再种稻麦,自然会长得好一些。

田地先种大豆,再种稻麦,为何稻麦生长旺盛?

在一般人的眼里,细菌是个坏蛋。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坏蛋,有些细菌可以算是个“好人”哩。你拔起一棵大豆看看,在它的根上,就生着一个个圆鼓鼓的瘤子。这瘤子对于大豆来说,是个宝贝,因为它是制造氮肥的工厂。这就是细菌干的好事。

在1866年前后,俄罗斯生物学家伏罗宁、德国生物学家赫瑞格与魏尔法斯,几乎同时都发现了在大豆的根瘤里,住着一种细菌——根瘤菌。接着,在1888年,又发现了这些根瘤菌居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制成氮肥,供给庄稼。这样,根瘤菌便成了一个氮肥厂了。

显微镜下,你不难看清楚这些氮肥厂的细菌,是个什么样子的:有的像根短粗的棍子,有的像皮球,也有的呈“Y”形或“T”形。

根瘤菌的生活,可真有趣:本来,大豆的根并没有什么一个个隆起的瘤子。可是,在土壤里,很快地就会遇上根瘤菌。根瘤菌侵入大豆的根子以后,会刺激根里的细胞加快分裂,结果凸出来形成瘤子。这瘤子,成了根瘤菌的“宿舍”,也成了它制造氮肥的“车间”。

平常,根瘤菌从大豆根里吸收一些养料——糖类而生活。大豆呢,它从根瘤菌那里吸收了很多氮肥,使自己的枝叶长得碧绿繁茂。它们俩真是互相帮助,所以被称为“共生生物”。(www.xing528.com)

你别小看了根瘤菌的本领——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制成氮肥,这本领,在100多年前,人类还不会呢。尽管庄稼是那么需要氮肥,尽管人与庄稼都生活在空气中,尽管空气中有五分之四是氮气,但是人与庄稼都没法从空气中直接吸收与利用氮气。只是在化学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才开始以化学方法直接用空气中的氮气作原料,来生产氮肥——合成氨

不光是大豆的根上会长根瘤,许多豆科植物,像绿豆、豌豆、菜豆、花生,都会长根瘤。根瘤菌给人们帮了不少的忙:每公顷的豆科作物,在一年之间,根瘤菌能够从空中吸收100~400千克氮素!这样,豆类作物的田里,常常不需要施氮肥,或者只需要施一小部分氮肥就可以了。

种过一年大豆的田,虽然大豆也死了,根瘤菌绝大部分也死了,但是,根瘤菌所制造的氮肥,往往还有很大一部分仍然遗留在田里。这样,接着再种稻麦,自然会长得好一些。在农业上,就常常在一块田里轮着种豆类作物与其他作物,可以提高产量,这叫“轮种法”。

现在人们还在工厂里,专门大量培养根瘤菌,制成了“细菌肥料”。施到田里以后,经过根瘤菌们“勤劳”地工作,同样也能增加土壤中的氮肥,使庄稼能够高产多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