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忠湿地芦苇建植实践成功,生长指标旺盛

吴忠湿地芦苇建植实践成功,生长指标旺盛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试验结果来看,室内、室外试验中第二年萌发的芦苇,其种群的生长指标都较第一年生长旺盛。这与张玉峰等对银川平原芦苇种群生长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白洋淀芦苇已完全适应银川生态环境。

吴忠湿地芦苇建植实践成功,生长指标旺盛

从试验结果来看,室内、室外试验中第二年萌发的芦苇,其种群的生长指标都较第一年生长旺盛(程志等,2010)。这是因为芦苇通过一年的生长吸收,将营养物质积累在地上茎之中,使第二年萌发的芦苇在4月出叶之前,通过吸收地上茎的贮存来支持芦苇地上部分的快速增长(王淑琼等,2014)。张永涛等(2012)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根状茎也对芦苇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中,室外试验的芦苇各项动态生长数据均成倍增加,且大于第一年的各项数据;室内试验的芦苇多度、盖度、株高、节间数和密度均大于第一年,但8月21日以后,盆栽的第二年生芦苇株径和展叶数均发生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芦苇正处于生殖生长期末期,这时期的芦苇已经完成抽穗和分蘖,芦苇底部叶片逐渐脱落,单株芦苇的分蘖枝条增多,从而导致芦苇展叶数和株径下降(夏贵菊等,2014)。而室内试验的芦苇多度在8月中旬~9月下旬再一次增加,是因为芦苇个体分蘖枝条增多,从而芦苇多度增加。分蘖数不断增加,这有利于芦苇引种栽培后及早成塘(李燕等,2013)。综合2年芦苇生长动态数据来看,室内和野外栽培芦苇4月开始萌发,5~7月生长速率最快,7月20日左右开始抽穗、分蘖,8~9月生长较缓,9月下旬开始脱落。这与张玉峰等(2012)对银川平原芦苇种群生长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白洋淀芦苇已完全适应银川生态环境

笔者在盆栽与野外芦苇生长特征的对比中发现,2 种环境下栽培芦苇的各项生长指标在整个生长季中均有差异。虽然盆栽芦苇在生长初期的盖度、株高、节间数、展叶数均大于野外栽培芦苇数据,但盆栽芦苇生长过程中波动变化不稳定,而野外栽培芦苇的各项数值稳定增长,最终野外栽培芦苇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大于盆栽芦苇指标。这是因为,第一,盆栽芦苇的密度大于野外栽培,当密度过高时,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并没有随植株数的增加而增大,而是出现减小的趋势,说明盆栽芦苇出现了密度制约(吴春燕等,2016);而7~8月野外栽培芦苇的多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但盖度、株径等其他生长指标反而上升,可能是野外栽培芦苇生长策略所导致的自疏效应。由于种内的竞争机制,密度大的芦苇多度大于密度小的芦苇,而密度小的芦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于密度大的芦苇,这一结论与张美微等(2019)的研究结论一致。这也说明野外栽培芦苇有较强的抗胁迫能力,面对多变的野外环境可以很好地调节自身营养分配,从而稳定高效生长。而盆栽芦苇在长期人工培育下影响了自身调节能力,产量大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抗倒伏能力较低。第二,野外栽培芦苇的覆土厚度为30 cm,而盆栽芦苇的覆土厚度为15 cm,土壤厚度不同导致影响芦苇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含量不同,进一步说明土壤环境因素对芦苇生长特性影响较大(夏贵菊,2015)。第三,芦苇旺盛生长期(5月初~7月末,芦苇高度达到本身高度的70%,是温度敏感时期),需水量较大,由于野外栽培芦苇处于淹水环境;而盆栽芦苇只是进行饱和水分处理,且没有其他获取生长资源的方法,从而导致盆栽芦苇各项生长数据最终小于野外栽培芦苇。这也证明稳定的淹水环境更有利于芦苇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赵永全,201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