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忠湿地生态修复:芦苇建植实践及效果

吴忠湿地生态修复:芦苇建植实践及效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植方式采用营养体繁殖法进行直接种植或采用有性繁殖法进行移栽种植。

吴忠湿地生态修复:芦苇建植实践及效果

1.3.1 湿地生态修复中选择植物的原则

(1)乡土植物优先

湿地生态修复中的植被建植并不都是容易实现的,在珍稀物种分布的湿地,特别是植物丰富度高、多种水鸟觅食的区域,应尽可能地保护保留原有湿地植被。需要人工种植的区域,要以乡土植物,特别是原位植物(即湿地所在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为首选物种,因湿地退化后生境严酷,没有合适的抗逆乡土植物时,才考虑外来物种。

(2)谨慎选择外来物种

因为湿地是物种入侵最佳的生态孔道,一旦有诸如空心莲子草这样的外来入侵种定居扩散,将给当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生态灾难。因此,在湿地生态修复不得已引入外来植物时,一定要先行试种,与此同时做好监测和监管,只有确定引种安全,才能大面积地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3)抗逆性强

湿地是水陆过渡区域,生态环境具有多变性和很强的不稳定性。一般的植物种生态幅不宽,适应性有限,随着生态环境年际、年内变化,很难生存下来、繁延开去。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具有抗寒旱、耐水湿、抗病害、抗污染等特性或兼顾多种特性的植物,芦苇即为温带区域最具有抗逆性的湿地植物。

(4)成员型原则

自然界的植物群落中,不同的植物往往在群落中担负不同的功能作用,根据各自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有先锋种、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等成员型。湿地生态修复的植物种选择要充分考虑植物种可能的成员型类型和植被演替的规律过程,有的放矢、分阶段、有重点地种植补植,诱导湿地植被快速形成。

1.3.2 湿地生态修复中植被配置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要根据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水质改善、食物链构建、驳岸修复和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绿化美化修复、科普教育等以及修复场所的立地条件,配置植物种类和密度。

(2)多样性原则

要从乔木灌木、草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深水植物等多种生长和生活型植物种中,选择合适的种类进行组合和结构建造,形成组成多样、结构复杂、功能全面的稳定群落。

(3)相容性原则

要根据植物种的生物学习性、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系,兼顾群落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和生态结构,合理配置群落物种。要了解自然界中所选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力争在群落建造中不形成人为造成的竞争态势。

(4)协调性原则

要全面考察植被建造场所的生境条件,要使所建造的植补在景观效应、护坡固土、水质净化、动物栖息地营造等方面的效益都得以发挥,而且与周边植被、建筑、自然环境相协调。

1.3.3 湿地生态修复中芦苇植被建植技术要点

(1)芦苇的种植地段(www.xing528.com)

平均水深1 m 以内的湖泊、河流、池塘、水库水域,水库、河流的消落带,湖沼滩涂,人工湿地等。水深超过1 m 时,采用人工浮床等方法种植。

(2)种植场地整治技术

尽可能地维持湿地的自然状态,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不进行驳岸硬化固化。对于岩石驳岸,需码放生态袋或植生袋,建造适宜植物生长的人工驳岸;对于陡坡驳岸,需人工拉缓或修建阶梯。土层坚硬的种植场地需适当松土,松土层厚30 cm。

(3)建植方式

采用营养体繁殖法进行直接种植或采用有性繁殖法进行移栽种植。其中营养体繁殖法,地上茎秆采用斜茎法,地下根茎采用埋土法,地上茎与地下茎交接部位的不定芽采用起墩法。有性繁殖法,需直接从苗田移栽苇苗,不采用苇籽直播法。

(4)建植时间

营养体繁殖法在4月下旬~9月中旬的整个生长季均可采用。有性繁殖法适合在春末,当种子培育的苇苗高达30 cm 以上时采用。

(5)建植密度

起墩法种植密度视墩的大小而定,墩间距30~50 cm。其他建植方法用于景观和环境净化功能的芦苇种植密度以30 cm×30 cm 为宜。用于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水土保持时可加大密度。

(6)水分管理

建植前水淹湿地要将过量积水排出,种植场地水深不能超过20 cm,最好在5 cm 左右。若为干燥场地,有条件的话进行人工被水,水深5~10 cm。没有条件的场地要人工浇水浇透。建植后1 个月中保持轻度水淹或土体水分饱和状态。1个月后可以进入自然环境控水状态,但是水深最好不要没过芦苇上部2 个节,也不要使根系层干透。表层10 cm 出现干层时需补水,使表土进入水分饱和状态。

(7)病虫害及杂草防治

湿地生态修复中建植的芦苇植被遭遇病虫害时的应对措施为,冬春过火烧苇、灌水、行间耕翻、诱虫灯、人工除草等,尽可能不采用化学施药方法。

(8)资源利用

用作造纸或建材的纤维原料,在秋冬季用收割机齐地收割,机械打捆后运出。用于畜牧干草,在秋季生长季末收割,适当晾晒后打捆运出。用于牲畜鲜草,可在6~8月间隔1 个月左右收割1 次,共收割2~3 次,收割时留茬高度在20 cm 左右。用于放牧草场,应在3~4月对收割过或未收割的苇湖进行分段、分批烧荒,为牲畜提供更多更有营养的苇草嫩芽。

(9)监测评估

对芦苇生长状况、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以及对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贡献等,要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

(10)其他

无论有没有资源需求,出于防火和去除污染的需要,都要定期进行芦苇去除,去除方式和时间间隔要根据监测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对于人工种植后的自然演替过程,要根据湿地的功能需求,或进行人为调控,或任其自然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