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忠湿地生态修复:芦苇建植实践取得成功

吴忠湿地生态修复:芦苇建植实践取得成功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性繁殖即用种子繁殖。苇苗定植在大田后,必须注意适时清除杂草,同时严禁畜牧和禽类养殖。

吴忠湿地生态修复:芦苇建植实践取得成功

有性繁殖即用种子繁殖。芦苇的种子小到微米级,跟着果实随风传播。芦苇的果实为小而轻的颖果,长卵形,长0.2~0.35 mm,宽约0.1 mm,长有细长的丝状毛,传播能力很强。颖果成熟散布前,长在有4~7 朵小花的小穗上,多个小穗顺序排列集成小花序,多个小花序顺序排列集成大花序,多个大花序再集成圆锥状的总花序。芦苇的花序长10~40 cm,可携带巨大的种子量,但种子在自然状态下的繁殖率很低,在5%以下。

1.1.1 芦苇种子的采收

芦苇种子采集的最佳时间是种子成熟后即将飞散时(赵波等,2007;李东等,2016)。不同气候条件下芦苇的成熟期不同,东北地区为9月下旬,华北、西北地区为10月上中旬,华中华南地区为10~11月。采集时选择高大粗壮、无病虫害植株的种穗整穗采集。采下的种穗需剪成小段,晒干后可直接储藏。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种子脱落,去杂质,留存粒形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保存。

种子贮藏可用瓶藏、袋藏或沙藏,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置于通风干燥处。一般情况下,贮存的温度控制在5℃左右。如果种子贮存温度太高,呼吸作用加强,会使种子发芽或发霉,以致在翌年播种时种子失去发芽力。

在播种前,把种子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使种子吸水膨胀,可加速发芽。种子易遭病害霉烂,在播种前需要用消毒剂和保护剂处理,以消除种子上的微生物和保护种子不受土壤中的真菌细菌侵染。常用的消毒剂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消毒时间为30 min。

1.1.2 芦苇育苗

育苗田深耕25~30 cm,使土壤孔隙度增加3%~8%,利于种子萌发。苗床长20 m,宽1.5 m,地面高差不超过5 cm,上覆5~10 cm 肥沃客土。在播种前1~2 d,灌水泡田脱盐,再排水达到床面无积水,保持床面湿润,防止播种时种子被风吹走。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日均温在10℃左右为宜,北方地区在4~5月,南方地区在3~4月,珠江三角洲一带可提前到1月底或2月初。播种量以每亩地3 kg 种子为宜。

播种方法可以为条播、点播或撒播。由于芦苇的种子较小,条播时可以做出宽50~100 cm、长度不等的苗床,然后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床上,灌水1~3 cm 深,或用喷洒方式一次浇透。

1.1.3 苗床的管理

播种后的苗田要保持湿润状态,在芦苇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必须每天适时补水,特别是在盐分含量较重的地区,补水尤为重要。补水量要适度,这时如果苗床被淹或浇灌过量,反而会影响发芽,特别是4月和5月干旱期,苗床水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当苗长出3~4 片叶后,可通过渠道灌水,灌入的水24 h 后排出,使苗床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进入雨季后停止灌溉。

苗床在发芽前要覆盖塑料薄膜,以使地表温度保持在15~25℃,保温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湿。晴天时,中午需留将薄膜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通风。(www.xing528.com)

苗床要进行2~3 次除草。苗床施肥分2 次进行,第一次在分节出叶时进行,施复合肥量为20 g/m2;第二次在苇苗株高20 cm 时,再施复合肥20 g/m2。施肥时要防止肥料沾在叶片上,防止烧伤叶片。

1.1.4 移栽定植

当苇苗生长到30 cm 以上时,进行移栽定植。

移栽定植前,将幼苗床上的薄膜提前5~7 d 逐渐打开,进行炼苗。将苗田的水位调节到5~10 cm 深或在湿地进行移苗。移栽的穴距视栽植地的水土条件及苗的健壮状况而定,一般为60~100 cm,每穴3~5 株。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必须采取挖穴灌水栽培法进行定植。穴深15 cm 左右,如为干土,需先浇水后栽苗,水分渗干后覆土;如有水淹,定植时的水位不得过水深,一般5~10 cm 即可。苇苗带泥土才能保证成活率,而且要随取随栽,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苇苗定植在大田后,必须注意适时清除杂草,同时严禁畜牧和禽类养殖。新栽种的苇苗抗洪能力较差,因此在河滩地移栽时要设立一定的抗洪护苇设施,如护栅与防洪堤等。

1.1.5 苇籽直播种植

在条件允许的地区,灌水泡田,3 d 后排净,在排水之后,土壤水分呈饱和状态时,地表成花泥水,可以直接进行苇籽播种。播种季节可以稍晚于育苗季,华北和西北地区宜在5月份,若洗盐、灭草,播种期可延迟到6月。播种量以10 g/m2铡碎的苇穗为宜,每10 g 碎苇毛掺入4~5 kg 优质细土,播种后用扫帚拍入土中,深浅以不露苇毛为宜,拍后不覆土,播种行距30~40 cm。

从播种到苗高10 cm 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在种子发芽初期。在大面积直播种植后,倘若田面不平,在灌溉时要充分满足凸起地形部位的水分需要,使之保持一定的湿度,而凹下的地形部位也要注意适时排水。当出苗率达70%时开始灌水,每天灌3 cm 的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汛期积水要排净,防止幼苗被淹。当苇苗出齐并生长到30 cm 时,可进行浅水灌溉管理。

在已有芦苇生长的地段进行大面积光板田繁殖时,可利用芦苇自身的散播苇籽功能,但是要创造适宜的水分条件,如泡田洗盐等,以增加有机质。一般情况下,经过扩散,芦苇即可连片生长,达到封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