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芦苇建植实践:吴忠湿地生态修复成果

芦苇建植实践:吴忠湿地生态修复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性繁殖即利用根、茎、叶等植物营养体部分分蘖出新个体进行繁殖的方法,也叫营养繁殖或克隆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产生的新个体称为营养苗或克隆苗。

芦苇建植实践:吴忠湿地生态修复成果

无性繁殖即利用根、茎、叶等植物营养体部分分蘖出新个体进行繁殖的方法,也叫营养繁殖或克隆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产生的新个体称为营养苗或克隆苗。芦苇是营养繁殖能力极强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上部分的茎秆、地下部分横走的根茎、地面部分根茎的交接处等不同部位,都有产生不定芽和克隆苗的生殖能力,因而是芦苇主要的自然繁殖方式,自然界95%的芦苇扩张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1.2.1 分株繁殖

在春季休眠芽未开始发育时(西北和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底~4月初),选择珠芽健壮无病虫病的芦苇植株苗,从芦苇丛中分割出一株或若干株(一丛)作为种苗,进行移栽时必须选择水土条件比较相似的地段。这类种苗的缺点有,不能一次获得大量种苗;造成种苗田的破坏。因此在采用该方法时,应采用条带状采苗法,条带宽度在50 cm 为宜,以使苗田能早日修复。

1.2.2 带土移栽

在芦苇株高50~100 cm 时,选择茎粗壮、2~3 株在一起的苇苗,挖成长宽各15 cm、高20 cm 的土块,移植在20 cm 深的坑里踩实,株行距1 m 或1.5~2 m,这样3年可成塘。栽植后灌水,保持湿润或保持5 cm 浅水层,成活率更高,扩张更快。带土移栽具有环境适应性较强、成活率高等优点,但因下部带土、上部有青苗,不宜长距离运输和大面积繁殖,对苗田也有破坏性。

1.2.3 地上茎繁殖(www.xing528.com)

地上茎繁殖也称压青法。该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推广,但必须在芦苇生育中期、温度较高、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影响成活率,阴雨连绵的7~8月为最佳时期。把健壮的植株自地面割下来平放于地面,每隔2~3 个节处压上5~10 cm 厚的土,将青苇固定好,防止漂浮。压青成功以后,芦苇当年可以长出小苗,3年以后可以长到母株的高度。

1.2.3 根状茎繁殖

芦苇的根状茎发达,多分枝,横向生长,先端有顶芽,茎上具多数节,节间处生出侧芽、腋芽和不定根,分割后可形成新的植株。在早春芦苇芽尚未萌发前采苗,选择直径1 cm 以上呈土黄色、黄褐色、乳白色的,茎上有3~5个芽,长30~40 cm 的根状茎,及时栽植。如需进行根茎苗远途运输,可用草袋包好,洒上水,放置在阴凉处。洒水量不宜过多,起到保湿作用即可,并要注意通风降温。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干枯或腐烂。如果在本地栽培,最好随挖随栽,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栽培时间为土壤化冻到秋冬初霜前2 个月,越早越好,早栽的芦苇在生根发芽期可以利用化冻水增强苇苗的抗旱、耐盐能力。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采取挖浅沟斜埋,上端露出地面2~3 cm,株行距50 cm×50 cm,芦苇当年成撮,2年成片,3年可以成塘。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挖15 cm 深的锅底坑,覆土踏实浇足水,落干后再覆盖一层土保墒,坑面要比地面略低,以便积存雨水。在河流两岸沙滩土上栽植时,需挖坑移栽浇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