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斯坦和比亚里茨:探索之旅

加斯坦和比亚里茨:探索之旅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古斯滕堡的弗雷德里克公爵仍在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及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还有部分德意志邦联军队驻扎。1865年3月,德意志邦联议会要求废除此办法,以维护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森讷堡-奥古斯滕堡公爵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二世的统治。布洛梅伯爵必须从加斯坦到巴德依舍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进行商谈。1865年8月14日,奥地利帝国政府与普鲁士王国政府签订了《加斯坦公约》。

加斯坦和比亚里茨:探索之旅

门斯多夫-普伊

1864年10月30日,《维也纳条约》签订前,奥地利帝国首相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下台。这位政治家做事稳健,不会轻易被奥托·冯·俾斯麦欺骗。奥托·冯·俾斯麦对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十分尊重,并且称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为“易怒但有尊严的人”[1]。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的政策维持了其与普鲁士王国的联盟,并且防止奥地利帝国被排除在德意志邦联之外。为达到第二个目标,丹麦战争刚结束,根据1853年《伦敦条约》第二十五条,他就建议奥地利帝国加入关税同盟[2]。奥托·冯·俾斯麦准备对这一政策做出让步,但奥地利帝国参议院认为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对普鲁士王国过于顺从。1864年10月27日,奥地利帝国参议院迫使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下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选择门斯多夫-普伊伯爵接替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担任奥地利帝国首相。门斯多夫-普伊伯爵虽然讨普鲁士国王的喜欢,但深受反普鲁士王国势力的影响。如果奥地利帝国能够听从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的政策,那么他们本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约翰·伯恩哈德·冯·雷希贝格伯爵非常清楚,普鲁士王国必然会获得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但他希望能得到普鲁士王国的保证,使奥地利帝国获得非德意志邦联的领地。这一政策比门斯多夫-普伊伯爵的政策更可行,但门斯多夫-普伊伯爵十分乐观,认为他可以劝告普鲁士王国放弃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即格拉茨,作为交换被吞并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的条件。

与此同时,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共有公爵领地的临时管理办法仍然有效。奥古斯滕堡的弗雷德里克公爵仍在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及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还有部分德意志邦联军队驻扎。对这一临时管理办法无限期的延续,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邦联议会深感不安。1865年3月,德意志邦联议会要求废除此办法,以维护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森讷堡-奥古斯滕堡公爵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二世的统治。作为德意志邦联中众小邦国中历史最强大的萨克森王国及巴伐利亚王国的领导人,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和冯·德·普福尔腾男爵路德维希·卡尔·海因里希的观点确实无法辩驳。但普鲁士王国,确切说应该是奥托·冯·俾斯麦的观点有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他当时是巴登弗莱堡大学政治与金融学教授,他说“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上,现实法与国家利益是不可调和的。我们必须抛开现实法,对受害一方给予补偿。这种观点或许是错误的,也可能是不道德的,但历史的每一次进步也都是这样成就的……为公共利益不受伤害,只能牺牲现实法”[3]。至于奥托·冯·俾斯麦,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认为其在政治上是昏庸而不诚实的,但其目标是正确的。

格拉茨

我承认弗赖塔格所说的普鲁士王国政府政策的不诚实。但当我回顾反对党,看到在奥古斯滕堡的弗雷德里克公爵的命令下,萨克森王国及巴伐利亚王国政府的莱茵邦联[4]的阴谋家及缺乏良知的政客使一个诚实的民族变得腐化……我便明白,与这样的对手相比,奥托·冯·俾斯麦的政策不仅是明智的,也是道德的。他将要做的正是我们需要的,他将朝着统一德意志的崇高目标继续前进……有道义的事业终将胜利,腓特烈大帝的后代将统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并且不久,整个德意志民族就会为自己的愚蠢感到羞愧。[5]

老赫尔穆特·冯·毛奇的军队及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的演讲是奥托·冯·俾斯麦外交背后的物质及精神的动力。对此,弗里德里希·斐迪南·冯·博伊斯特伯爵和冯·德·普福尔腾男爵路德维希·卡尔·海因里希十分清楚,却无能为力。

老赫尔穆特·冯·毛奇

奥地利帝国政府愿意接受奥古斯滕堡公爵的要求,从而结束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对公爵领地的临时共同管理办法,他们同意对公爵领地与普鲁士进行瓜分。这是外交家布洛梅伯爵的计划[6],1865年7月月底,布洛梅伯爵受命前往维尔德巴特-加斯坦进行谈判。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奥托·西奥多·冯·曼陀菲尔、奥托·冯·俾斯麦和布洛梅伯爵在宜人的水乡萨尔茨堡会晤。很快,布洛梅伯爵确信奥古斯滕堡和奥尔登堡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的要求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布洛梅伯爵必须从加斯坦到巴德依舍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进行商谈。随后,他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前往维也纳继续协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召开内阁会议,会上有人建议,与其放弃奥古斯滕堡的要求,不如与普鲁士王国决战,但主张和平的委员仍然占据优势。因此,布洛梅伯爵带着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亲笔信回到加斯坦。由于还没有与意大利王国形成同盟,还没有做好争夺公爵领地的战争准备,奥托·冯·俾斯麦同意妥协。1865年8月14日,奥地利帝国政府与普鲁士王国政府签订了《加斯坦公约》。

根据《加斯坦公约》,1865年10月30日,《维也纳条约》的签字双方,即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获得对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与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共同管理的权利。根据《加斯坦公约》第一条,“在不妨碍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对这两个公爵领地的共同权利的范围内”,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由奥地利帝国管理,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由普鲁士王国管理[7]。从此,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曾经大声疾呼,强烈抗议,甚至不惜以向丹麦王国宣战的方式极力阻止分裂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现在却被为这两块公爵领地统一而努力的两个国家,即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自己无耻地完成了。对公共行为的抽象问题没有人比罗素伯爵约翰·罗素认识的更清楚了,难怪他在一段关于《持久而高尚的美》的文章中抱怨说,欧洲的法律体系现在毫无作用:

所有权利,无论新旧,不管是根据庄严的君主契约,还是根据民意的明确表达,这些权利都被《加斯坦公约》摧毁了。武力成了唯一被认可和考虑的主宰。

瓜分公爵领地的两个国家仅靠暴力征服就达成了一致。

对这种对公众权利原则的漠视及对一个民族对其掌握自己命运的正当要求的漠视,英国政府深表遗憾。

然而,看到真相是一回事,采取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在包含上述尖锐批评的文章的结尾,罗素伯爵约翰·罗素有一条给英国驻各国大使的禁令,即不得将文中观点转达给他们所驻国家的政府。

比亚里茨(www.xing528.com)

十分清楚的一点是,奥托·冯·俾斯麦知道不久必将与奥地利帝国开战,但即使开战,他也不想遭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反对。因此,在加斯坦事件后,就像七年前加富尔伯爵卡米洛·本索前往普隆比耶尔一样,以度假旅行为借口,奥托·冯·俾斯麦前往拿破仑三世度假的地方比亚里茨。1865年10月4日,奥托·冯·俾斯麦抵达比亚里茨,并且与拿破仑三世进行了多次交谈。拿破仑三世想知道,在已经公布的《加斯坦公约》的背后是否有什么秘密的承诺,尤其是普鲁士王国,是否向奥地利帝国保证过其在威尼斯的权益,但奥托·冯·俾斯麦向他保证绝无此事。

拿破仑三世问奥托·冯·俾斯麦:“你对荷尔斯泰因问题有何看法?”奥托·冯·俾斯麦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们想吞并它。”奥地利帝国可以接受金钱补偿,但吞并荷尔斯泰因并不意味着此事的结束:“我们普鲁士王国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要完成。我们期望得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友好支持。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阁有充分理由支持普鲁士民族的使命。强大的普鲁士王国自然要与法兰西第二帝国联合。”[8]像往常一样,拿破仑三世不动声色地听着,对此有所赞同。显然,他对威尼斯极感兴趣,心想是否可以在多瑙河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公国找到对奥地利帝国割让威尼斯的补偿。对此,奥托·冯·俾斯麦的回答让拿破仑三世深感放心,他说在多瑙河问题上,除了避免与俄罗斯帝国对抗,与普鲁士王国没有什么重大的利害关系。1865年10月11日,奥托·冯·俾斯麦告辞。对威尼斯问题,他自信有办法阻止拿破仑三世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支持奥地利帝国[9]

奥地利帝国确定战争即将发生,奥托·冯·俾斯麦也希望奥地利帝国知道这一点,但他只是不愿首先宣战。奥地利帝国政府被认为是欧洲最骄傲的政府,面对普鲁士王国的挑衅,它无法做到心平气和。1865年11月,普鲁士王国提出购买奥地利帝国在石勒苏益格的权利。接着,阿方索·费雷罗·拉·马尔莫拉将军又提出意大利以一亿里拉买下威尼斯。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虽然曾为金钱而放弃对劳恩堡的权利,但他拒绝这两项提议。尽管普鲁士王国提出抗议,但世袭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森讷堡-奥古斯滕堡公爵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二世仍然被允许留在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1865年年底,奥托·冯·俾斯麦暗示阿拉霍斯·卡罗伊·德·纳吉卡罗伊伯爵,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的联盟即将结束。

阿拉霍斯·卡罗伊·德·纳吉卡罗伊伯爵

虽然几个月来没有发生冲突,但战争的危险在不断加强。1866年1月月底,在阿尔托纳[10],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森讷堡-奥古斯滕堡公爵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二世的拥护者[11]举行会议。此时,普鲁士王国新闻界义愤填膺。1866年1月26日,奥托·冯·俾斯麦给普鲁士王国驻奥地利帝国大使海因里希·威廉·韦特发出言辞激烈的抗议书,并让其转交奥地利帝国政府。在答复中,门斯多夫-普伊伯爵对《加斯坦公约》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并且指出,根据该公约,只有奥地利帝国对荷尔斯泰因拥有管理权,别国不得干涉。1866年2月28日,普鲁士王国在柏林举行王室会议。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普鲁士王储威廉三世、奥托·冯·俾斯麦、科尔马男爵冯·德·戈尔茨、奥托·西奥多·冯·曼陀菲尔、老赫尔穆特·冯·毛奇等人出席了会议。对奥地利帝国的政策,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表示不满,认为奥地利帝国将普鲁士王国置于次要地位。与此同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声明“兼并公爵领地是普鲁士全民族的愿望”。普鲁士王储威廉三世反对战争,但其他参会人员一致认为,为正义,战争不可避免。老赫尔穆特·冯·毛奇认为,与奥地利帝国作战,必须与意大利王国合作。因此,普鲁士王国驻意大利王国大使冯·乌泽多姆伯爵与阿方索·费雷罗·拉·马尔莫拉进行了会谈。来自巴黎康斯坦丁诺·尼格拉的报告称,拿破仑三世支持意大利王国与普鲁士王国联盟,使威尼斯脱离奥地利帝国控制。下一步即是做好大战前的准备工作,朱塞佩·戈沃内将军奉命前往柏林。1866年4月8日,意大利王国与普鲁士王国签订了前文提到的双方互相猜疑又互做保证的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如果三个月内,普鲁士王国向奥地利帝国宣战,那么意大利王国必须与普鲁士王国结盟,并且对奥地利帝国宣战。这一联盟将持续到结盟双方达到目标为止。

尽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这一问题,而是在这五十年来,德意志邦联已经日益不符合欧洲形势的发展,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间也日渐水火不容。如果要改善这种状况,那么就必须对德意志邦联进行重组。但唯一真正有利于普鲁士王国的办法是将奥地利帝国排除出德意志,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做到这一点。1866年3月24日,当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都在调动军队时,在给德意志邦联议会的照会中,奥托·冯·俾斯麦已经暗示了德意志邦联的改革问题,他的建议的实质就是将奥地利帝国排除出德意志邦联。与此同时,奥托·冯·俾斯麦提出,德意志邦联军队的控制权由普鲁士王国和巴伐利亚王国均分。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和冯·德·普福尔腾男爵路德维希·卡尔·海因里希倾向于由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王国及萨克森王国均分德意志邦联军队的控制权,并且希望奥地利帝国继续留在德意志邦联。这一计划如果能够得到普鲁士王国的同意,那么对解决德意志邦联的改革问题十分有利。

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王国国徽

1866年4月中旬,奥地利帝国政府得到消息称意大利王国已经在大规模部署军队。1866年4月21日,奥地利帝国也开始调动其南方军队。随即,奥托·冯·俾斯麦向奥地利帝国政府声明,普鲁士王国绝不会坐视意大利王国遭受奥地利帝国的攻击。这可能是奥地利帝国第一次了解到意大利王国-普鲁士王国联盟的存在,但此时,有关这一联盟的文件仍是秘密的。1866年4月26日,意大利王国开始调动军队。

此时,德意志邦联内较小的邦国也开始武装备战。汉诺威国王乔治五世认为普鲁士王国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将直接威胁到汉诺威王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他拒绝了奥托·冯·俾斯麦提出的保证汉诺威王国领土完整,但在战争中,汉诺威必须保持中立的建议。与此同时,拿破仑三世提议召开欧洲会议。奥托·冯·俾斯麦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因为1866年5月,奥地利帝国政府没有同意拿破仑三世的这一提议,认为意大利王国领土划分问题不应该属于这次会议的讨论范围。普鲁士王国的安东·冯·加布伦茨男爵提出一个非正式的折中方案,即使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成为普鲁士王子统治下的独立国家,但显然,这一办法遭到奥地利帝国的反对。最终,这一解决方案失败[12]。在各国不知情的情况下,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公国的查理亲王登上罗马尼亚王位。但这一事件并没有使奥地利帝国的态度得到缓和。拿破仑三世企图再次制止战争,但这次,他做得确实有些笨拙。他与奥地利帝国进行协商,并且签订了条约。这一条约的大致内容是,法兰西第二帝国保持中立,奥地利帝国将威尼斯割让给法兰西第二帝国。随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将威尼斯移交意大利,法兰西第二帝国将保证奥地利帝国在意大利境内控制的其余领土。但得知这一令人怀疑的好处后,意大利王国政府并没有感到丝毫兴奋,而是愤然拒绝了这个使意大利将来无法达到完全统一的建议。

查理亲王

1866年6月5日,奥托·冯·俾斯麦公开了1864年1月16日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签署的秘密条约。根据这份条约,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已经达成协议共同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并且不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干涉。他企图用这种令人怀疑的方式证明奥地利帝国对德意志邦联的轻视,全然不顾新闻报道证明普鲁士王国也持有同样的态度。1866年6月10日,奥托·冯·俾斯麦给德意志邦联内各邦国政府提交了德意志邦联新宪法的具体草案,这一草案将奥地利帝国排除在德意志邦联外。这一次,奥托·冯·俾斯麦确实向奥地利帝国提出挑战,但他绝不会打响第一枪,而是等待奥地利帝国接受挑战。在公爵领地的边界上,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的军队已经发生武力冲突。实际上,1866年6月7日,普鲁士王国的军队首先进军,穿过艾德河进入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1866年6月17日、1866年6月18日及1866年6月20日,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及意大利王国相继宣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