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关键路径

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关键路径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思其中的原委,教师的解读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牵制,是激发而不是填鸭,是让学生领悟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而要打开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通路,就不得不说解读内容、解读策略和解读时间这三个要素。对此,教师若能在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准”“深”“适”,由此设计任务和支架,便可带领学生步入文本,品味文本的意味,实现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过渡。

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关键路径

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内容虽在课堂中反复讲过,但仍进不了学生的脑海,教师讲解得越多,学生的学习成效反而越差。反思其中的原委,教师的解读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牵制,是激发而不是填鸭,是让学生领悟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而要打开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通路,就不得不说解读内容、解读策略和解读时间这三个要素。

(一)解读内容

教材解读是教学的起点,但解读不是事无巨细,而是研读教材,找准解读难点、重点和盲点。以语法课为例,语法课不是去罗列语法规则,而是需要教师解读语法现象的语用价值。而说到阅读,需特别指出的是,教材文本的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英语课程本身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如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击的过程。”若是教师能正确地阅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不是将阅读课变为生词解释课和翻译理解课,而是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扫除阅读生词和文化背景障碍,依据解读的难点、重点和盲点提升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领悟,相信定能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使其悟出文本的精髓。

(二)解读策略

在了解解读内容的基础上,便有了我们对解读策略的选择。具体说来,解读策略须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课型。例如,高年级英语相比低年级英语不再以字词或句型识记为重点,而是上升至语段或语篇的鉴赏,包括对作者写作意图、写作风格、写作语言的理解,最终希望通过阅读启迪思维,培养人文素养和情感价值观等。

与此同时,还须关注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对低年级学生,有声有形的图片资料会比口头叙述的单纯解读更直观有效;对初中学生,那种挖掘文本内涵的层层剥茧会比教师直接点题指导更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思想火花。

(三)解读时间

除解读内容的考虑和解读策略的选择之外,还需把握好解读的时间长短和时机。教师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剥夺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契机,也不应干扰或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此,教师有时需要留白和耐心等待。(www.xing528.com)

说到底,教师解读的有效传递在于教师自身的解读能力,在于教师能否将合理的解读内容、有效的解读策略和适宜的解读时间付诸实践,是否能对解读内容有所预判,能否采用合适的解读策略,又能否把握好解读时间,这些都与教师自身的解读能力息息相关。而教师个人理解的偏差,或自身信息的储备,或兴趣爱好,都会影响课堂解读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初中课文“France is calling”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因为特别偏爱法国或曾去法国旅游而忽略文本自身的教学需要,忽略教授对象的难点和重点,而成了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法国风情介绍或旅游趣闻录。教师本人若对文本要义未做仔细思考、对文本内涵未有深入挖掘,课堂解读必定会忽略重要内容或解读不清。

解读内容的把握、解读策略的选择和解读时间的控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在课堂解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准度、深度、适度”这三个维度。所谓“准”,即教师本人准确解读文本,准确为学生导航;所谓“深”,即教师本人悟透文本,根据文本而有的放矢;所谓“适”,有三层含义:一是意识到课堂时间有限而有所择取,二是根据学生和自身特点做相应调整,三是着眼于学生发展而适度保留。事实上,英语阅读的鉴赏不外乎两点:一是了解大意,把握要旨;二是推敲词句,感受情感。对此,教师若能在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准”“深”“适”,由此设计任务和支架,便可带领学生步入文本,品味文本的意味,实现从教师解读到学生领悟的过渡。

【注释】

[1]曹广涛,车贵成.初中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20:3-9.

[2]于文.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11-19.

[3]张慧芳.英语阅读与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