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性评价:评价的真正民主与平等

对话性评价:评价的真正民主与平等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确定性外,主要是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艾斯纳所提出的“结构的确证性”和“参照的适切性”[7],而后两者只有在对话与沟通之中才有可能达成或实现。对话性评价使得评价真正走向了民主与平等,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那种老师总是测验、评判,而学生总是被测验、被评判的一元化的、单向度的外在评价方式,从而降低了评价的“对抗性”与“风险性”。

对话性评价:评价的真正民主与平等

当代教学理论指出,对话是教学的本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6]。在学习内评价的过程中,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获得他人的评析以确立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就要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实际上,评价作为一项学习实践活动,是内隐的,是不能被测量的,评价信息的产生与选择、评价过程的展开以及评价效果的反馈等,均需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特别是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确定性外,主要是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艾斯纳所提出的“结构的确证性”(证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参照的适切性”(有助于理解教育现象)[7],而后两者只有在对话与沟通之中才有可能达成或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内评价的对话,并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互动活动,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导学讲评式教学中,这种对话性的评价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展示,学习者将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成果或作品通过语言描述(口头的或书面的)呈现出来;二是解释,利用一定的依据、理由或实例来说明或维护所呈现的内容的意义,使得同伴或老师能够理解;三是评判,通过师生质疑,发表各种观点或看法;四是反思,提炼知识要点、明晰知识意义、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反思,明确自己以及他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和认识自身的价值、他人的价值、合作的价值、数学的价值等。通过评价的四个对话阶段,学习者经历了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同伴的对话和与老师的对话,开展了行为操作的对话、思想认识的对话以及情感态度的对话,从而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www.xing528.com)

对话性评价使得评价真正走向了民主与平等,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那种老师总是测验、评判,而学生总是被测验、被评判的一元化的、单向度的外在评价方式,从而降低了评价的“对抗性”与“风险性”。教师仅作为评价的一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评价成为师生进行双向交流、沟通的学习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