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目标分解:个性化的战略制定

企业目标分解:个性化的战略制定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分解不能搞“一刀切”。目标分解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根据企业状况进行设置,最好的目标制定是一司一策,一店一策。为此,华为公司要求管理机制要匹配业务实质。其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研发里程碑;二是最终研发成果。这是核心目标就是毛利、销售利润、净利润。假如有一家连锁服装企业,旗下有若干门店,公司对这些门店的目标和激励机制是采取一刀切模式,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战略要求和定位来设置不同的目标激励机制呢?

企业目标分解:个性化的战略制定

目标分解不能搞“一刀切”。

不是做算术题,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搞定。

目标分解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根据企业状况进行设置,最好的目标制定是一司一策,一店一策。

在给连锁机构制定和分解目标时,由于区域不平衡,市场不一样,各个分公司、门店定目标,是否也应该不一样呢?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采取“一刀切”模式,不管年龄大小,都挑一样重的担子。其结果是有的轻松自如,有的压力山大。

最好目标制定模式是什么?

是否应该考虑到地域差异与市场不同?

华为公司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一个巨大的地区差异问题:比如中国市场如火如荼,但曾经的非洲市场却是盐碱地,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如果按照前期粗放管理模式,成果论英雄,就会导致成熟市场吃香的喝辣的,贫瘠市场没人愿去,无人问津。

随后,华为公司提出一个理念:肥沃市场要多产粮食,贫瘠市场要增加土地肥力。肥沃市场要当期产出,要收入利润,要为公司提供充足现金流;贫瘠市场要考核增加土地肥力,要为未来发展储备客户,做出战略贡献。

为此,华为公司要求管理机制要匹配业务实质。华为指出,随着业务特征呈现多样化,试图用一套大一统的管理体系适配全球,会给业务发展带来羁绊。面对不同的业务周期阶段,不同的产品特性,不同的项目周期长度,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产业生态,采用差异化的管理体系以匹配业务实质,才能多打粮食。就好比以前的管理体系是工厂成衣店,都是标准化模式,可能发生很多撞衫现象,未来的管理体系是裁缝店私人定制。

运营商基础设施长周期项目为例:1.考核节奏周期匹配业务里程碑和全生命周期;2.奖金包分成三部分,部分补发给洗盐碱地、构建格局的前人;部分发给当期贡献者,部分递延到项目全生命结束后发放,以确定真实盈利。形象地说是“给栽树的人、培育树的人、摘果子的人,合理分配奖励”。

产品和人一样,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每一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只不过有的产品生命周期长,譬如人活到90多岁,有的生命周期短,比如动物(狗)生命是十几年。生命周期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

这个阶段,产品处于研发或者测试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向市场。因此销售额为0,成本在发生,利润为负。就像孩子的出生,在母体内有一个孕育的过程,当十月怀胎分娩后,还要靠母亲的母乳喂养。这个阶段,是孩子比较脆弱的阶段。开发期的产品,刚推出的新品都处于这个阶段,需要细心的呵护。

这个阶段,产品处于推出上市,并初步得到认可,处于市场的快速拓展阶段。如同孩子进入3岁以后,身体快速成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时期。

这个阶段,产品处于销售的黄金时期,市场比较成熟,消费者高度认可,扩张已达到最大化,利润处于高峰时期。如同孩子成长为成年人,进入25~45岁的黄金期。

这个时期,产品销量下降并有持续下滑趋势,由于新的竞争产品介入,或者消费者的消费疲劳与厌倦,或者品牌老化,或者消费者过了其黄金年龄期,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和利润出现持续下滑。如同成年人过了50岁后,无论从身体等各方面精力都大不如从前,人开始进入衰退期。

基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目标制定和分解也各不相同(如图3-5所示)。

1.导入期的目标

导入期,产品处于研发成型或刚向市场推出,最好采取“项目制”管理方式,进行项目式目标设定,即设定里程碑节点目标。(www.xing528.com)

比如:研发工程师,在一定的成本投入下,尽快把产品研发出来。其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研发里程碑;二是最终研发成果。这个阶段,把种子培育好,把孩子生下来是最大最核心的目标。

图3-5 目标制定的生命周期

2.成长期的目标

成长期,产品推向市场后快速拓展,此时核心目标是销售额和增长率、占有率,成本支出反而不是最核心的目标。要加快渠道拓展,加快市场销售,加快市场占有率,要大步快跑。

比如:产品推向市场后,要考核销量、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目标。如同2012年的加多宝和王老吉,为了抢占市场,加多宝当年不考核员工利润,甚至不考核销售额,只考核市场占有率(铺货率),为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货架上的王老吉下架,放上加多宝,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3.成熟期的目标

成熟期,如同果树,要最大化的结果子,这个果子就是利润。这是核心目标就是毛利、销售利润、净利润。

4.衰退期的目标

减少市场投入,最大化利润贡献。在最佳时期,对产品资产进行处置,从而实现人财物的重新配置。如同山地,果树已经过了二三十年的结果期,要把果树砍掉,实现土地还林,最大化处置好资产。

假如有一家连锁服装企业,旗下有若干门店,公司对这些门店的目标和激励机制是采取一刀切模式,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战略要求和定位来设置不同的目标激励机制呢?有一家企业学习阿米巴模式,人人都是经营者,所有门店都采取利润提成。但问题也来了,经营效益好的门店,店长开心;经营效益不好,尤其是位置偏远的门店,抱怨连天;公司由于快速发展,需要抽调员工或店长进行支持,但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一是我们要对门店进行分类。不是所有的门店都是一个定位。按照快速扩张期企业的经营规律,门店应区分为四大类别:新开店、老店、旗舰店、下水店。企业新开门店都有一个过渡期,也就是从前期投入,到盈亏平衡,到收获投资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门店,我们定义为新开店。

按照行业规律和企业经营特点,快则半年到一年,慢则一年到两三年。老店是指经营走上正轨,盈利相对稳定的门店。旗舰店是指公司基于品牌传统的需要,在特定城市的特定地段,开设的一家带有广告宣传和品牌传播性质的门店。下水店,是指倾销库存和尾货甩卖的门店,比如国内某知名大休闲品牌,按照12∶1的比例来设置下水店,即在某一城市和地区内,按照12家门店配置1家下水店来进行区位竞争。这个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服装企业最大的痛苦就是库存问题,动销率不高就会产生库存,库存过多,门店就不敢进货上新品,新品上不来销售就会持续下滑,最后走向恶性循环。所以对库存的处理要及时迅速,不只是收获成本,更主要是腾出货架空间(也是清理老板的心理空间),加大经营周转力度,实现毛利率和周转率的双向提升。

二是不同门店有不同的经营策略。新开店、老店、旗舰店、下水店,由于定位不一样,战略要求不一样,经营策略也不一样(如表3-6所示)。

表3-6 不同门店的经营策略

对于新开店,最核心的要求是销量增长,尽快实现盈亏平衡,此时不能用利润来考核,否则就没人来当店长了。对于老店,已经挺过亏损期,正在稳定盈利,要求是保持盈利平衡,实现盈利的稳步增长。旗舰店是为品牌宣传服务的,所以要做好货品上架周转,体现品牌价值和服务体验。下水店是为库存销售服务,重点不在于利润,关键是尽快销售实现资金回笼。

目标分解的过程,就是形成“一司一策,一店一策”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