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提升:深入了解运动的描述与技巧

综合提升:深入了解运动的描述与技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尔特也曾以19.32 s的成绩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200 m比赛的金牌。图1-A-4由图可知,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s,纸带做的是________直线运动。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将很有可能会达到这一数值。设大货车没有被撞动,汽车与大货车的碰撞时间为2.0×10-3 s。

综合提升:深入了解运动的描述与技巧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 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 ~ 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2].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研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时,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孙杨在1 500 m自由泳比赛中的动作时,可把孙杨看成质点

D.把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可以把硬币看成质点

2[2]. 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是( )

A.位移 时间 速度 B.速度 速率 加速度

C.加速度 加速度变化量 速度 D.路程 时间 速率

3[2]. 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81 s的成绩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100 m比赛的金牌。博尔特也曾以19.32 s的成绩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200 m比赛的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比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比赛的位移是100 m比赛位移的两倍

B.200 m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

C.100 m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19 m/s

D.100 m比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38 m/s

4[3]. 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5[4]. 如图1-A-1所示,将弹性小球以10 m/s的速度从距地面2 m处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1.5 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 m/s,小球从A点到B点共用时0.3 s,则此过程中( )

A.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为0.5 m,方向竖直向下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3 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8.5 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56.7 m/s2,方向竖直向上

图1-A-1

6[3].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经过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则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

A.0.8 m/s2 B.1.4 m/s2

C.2.6 m/s2 D.2.0 m/s2

7[4]. 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1-A-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 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t=3 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t=3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图1-A-2

8[4]. 如图1-A-3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x-t图像,乙图为某质点的v-t图像,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www.xing528.com)

B.2~3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

C.3~5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 m/s2

D.0~5 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 m,乙图质点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

图1-A-3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9[2]. (6分)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关闭电源

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C.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墨粉纸盘下面

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10[2]. (8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其中A、B、C、D、E、F、G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在刻度尺标度上的对应位置如图1-A-4所示。

图1-A-4

(1)由图可知,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s,纸带做的是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2)A、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

11[2].(8分)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内通过1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10 m的距离。求:

(1)这5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后2 s内的平均速度。

12[3]. (9分)某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 000 m/s2,以警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将很有可能会达到这一数值。

(1)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在次事故中撞向了停在路上的大货车上。设大货车没有被撞动,汽车与大货车的碰撞时间为2.0×10-3 s。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2)若汽车内装有安全气囊,则发生事故时气囊弹出,使缓冲时间增加为1.0×10-2 s,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3)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伤亡,交通管理部门特别规定,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骑摩托车及电瓶车时必须戴头盔。请结合(1)(2)两问,简要地阐述一下原因。

13[3]. (9分)如图1-A-5所示,在一光滑斜面上,有一小球以v0=5 m/s 沿斜面向上运动,经2 s到达最高点,然后又沿斜面下滑,经3 s到达斜面底端,已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恒定,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2)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

(3)画出小球的v-t图像。

图1-A-5

14[3]. (12分)(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1-A-6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则:

(1)物体在0~4 s内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6~10 s内做何种运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是多大?

(4)画出物体在0~11 s内的v-t图像。

图1-A-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