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敢于亮剑:虎门销烟抗英夷之勇

敢于亮剑:虎门销烟抗英夷之勇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明了他禁绝鸦片、反抗鸦片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从这一天开始。循环往复,直到6月25日,全部鸦片尽被销毁。这一壮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邪恶、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它是决心,是誓言,是坚定的立场,是勇敢的精神;它在虎门滩头燃起了销毁鸦片的千丈火焰,在广东沿海激起了反抗侵略的万顷波澜;它表达了一位国家干臣的忠肝义胆,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敢于亮剑:虎门销烟抗英夷之勇

林则徐所处的时代,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衰落,曾经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此时已经远远落在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的后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掠夺中国财富,操起了罪恶的鸦片贸易,他们像贼一样用趸船源源不断地将鸦片运往中国。到19世纪30年代时,鸦片输入激增,每年达到三四万箱,每箱110斤,多达300万至400万斤。鸦片源源不断地流入,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出,盗空了中国的财富;吸食鸦片的人数与日俱增,使中华民族成了东亚病夫;吸食者男盗女娼,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因此,面对鸦片问题,朝廷中出现了弛烟派和禁烟派的激烈论争。

1836年6月,太常寺卿许乃济上《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主张取消禁令。此论一倡,不仅得到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背后支持和一些弛烟派的公开赞扬,而且赢得外国鸦片贩子的欢呼,说它“立论极佳,文字也极清楚”。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主张严禁走私,重治吸食。该折立论鲜明,措辞激烈,把论战推向了高潮。朝廷把黄爵滋的奏疏发至各省督抚,要求“各抒己见,迅速具奏”。结果,否定严禁者21件,赞成严禁者仅8件,可见禁烟的阻力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思想的林则徐深感禁烟问题是关乎国家命运、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于是力挺黄爵滋的禁烟主张,并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以有力的论据阐述鸦片之害,特别指出对于鸦片问题“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句话的深层涵义是:圣上啊,若再不禁止鸦片,您的皇位就不保了!因此,它犹如一把重锤,深深打动了游移不决的道光皇帝,他决定采纳林则徐的主张,革职许乃济,召湖广总督林则徐入京讨论禁烟问题,并连续召见8次。12月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1月初,林则徐离京启程,急驰粤道,1839年3月初到达广州,从此扛起了禁止鸦片的重任。

到达广州后,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传讯垄断对外贸易的十三洋行商人,斥责他们勾结洋商走私鸦片的种种违法行为,命令他们向外国鸦片贩子宣示缴烟谕帖,必须停止鸦片走私的罪恶行径,并限时将趸船上的鸦片全部缴出。林则徐对他们坚定地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明了他禁绝鸦片、反抗鸦片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在林则徐的强大攻势下,从1839年4月12日到5月21日,英美鸦片贩子被迫缴出鸦片21306箱,计重2376254斤,全部集中到虎门海滩上。清朝从雍正七年(1729)就颁布禁烟法令,多少年来,九令十申,非但禁而未绝,反而愈禁愈多。如今林则徐领导的禁烟,在短短几十天内,竟然取得若大成效,怎能不使人欢欣鼓舞!林则徐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提笔疾书:“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燃。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

6月3日,一声号炮划破长空,接着是鼓乐齐鸣。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从这一天开始。林则徐等官员亲临监视,四五百名夫役川流不息,将鸦片箱撬开,把鸦片丸切开、捣碎、投入十五丈见方、盛有海水的两个大销烟池中,然后用石灰卤化。霎时,销烟池沸腾了,烟云直冲九霄。销化后,闸口开放,浆液被冲入大海。循环往复,直到6月25日,全部鸦片尽被销毁。这宏伟壮观的场面,这有条不紊的部署,这干净利落的举动,使数以万计的围观者交口称赞,侵略分子则为之震惊。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邪恶、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www.xing528.com)

面对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英国侵略分子气急败坏,一方面强求英国国会迅速作出武装侵略中国的决议案,一方面不断进行武装恫吓和挑衅。林则徐心知禁烟斗争将面临英国侵略者的战争威胁,但在武装恫吓面前,林则徐没有丝毫怯懦,明确表示“我们不怕战争”。与此同时,他严整海防,从珠江口至虎门,布设三道防线,逐一检查炮台,增设西洋大炮,改制战船,训练水师。在林则徐的领导下,清军多次击退了侵略分子的武装挑衅。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决议案。6月,英国水师抵达广东水面,炮轰广州,悍然挑起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8月,英国侵略军窜入天津海口,提出种种无理要求,恫吓清政府。这时,清政府内部原来的弛烟派已经转变成了妥协投降派,他们整天围在道光帝身边,指责和攻击林则徐,散布外国“船坚炮利”无法抵抗的投降论调。本来就对禁烟游移的道光帝,此时改变了态度,派琦善去天津谈判,谋求妥协;并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遣戍新疆伊犁“赎罪”。林则徐在赴新疆途中,仍然念念不忘御敌的战场,在凉州挥笔写道:“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体现了他对东南战事的关切,也流露出了他对自己“砖头”命运的忧愤。

林则徐虽然壮志未酬,但他在禁鸦片抗英夷的斗争中,留下的两句豪言壮语——本大臣誓与鸦片相始终!我们不怕战争!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它是决心,是誓言,是坚定的立场,是勇敢的精神;它在虎门滩头燃起了销毁鸦片的千丈火焰,在广东沿海激起了反抗侵略的万顷波澜;它表达了一位国家干臣的忠肝义胆,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林则徐就是这样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