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钩越剑: 吴越新声, 武勇争霸

吴钩越剑: 吴越新声, 武勇争霸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越的崛起是以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争霸为背景的。而晋、楚两国则是当时众多诸侯国中极具实力的两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已争斗了近百年。吴王阖闾为报吴师入郢之战中越人偷袭之仇,发动檇李之战。在贿赂伯嚭、麻痹吴国等措施奏效的情况下,勾践乘夫差北上黄池、争夺霸主之机进攻吴国。

吴钩越剑: 吴越新声, 武勇争霸

良渚文明衰落后,文明的视野更多集中在了中原地区。有文字以来,中原的史家们极少对这一地区投来一瞥,直到春秋中晚期,吴、越两国以其强势的姿态挤入中原纷乱的政局中,这一地区才在史官们的笔下占据一席之地。

吴、越两国的早期历史早已在史官们的忽略下模糊不清,只大约知晓吴国王室为姬姓,是周王室支裔,越国则为当地越人所建,可能是夏人的苗裔。吴、越的崛起是以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争霸为背景的。吴、越两国偏居东南,直至春秋中期还是发展水平落后的小国。而晋、楚两国则是当时众多诸侯国中极具实力的两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已争斗了近百年。楚共王幼年继位,申公巫臣与令尹子重及司马子反结怨,出奔晋国,族人被弑,申公巫臣因此决定扶植吴国报复楚国。在晋君首肯下,申公巫臣与其子狐庸来到吴国,教吴人使用战车、射御、战阵,鼓动吴国骚扰楚国,致使“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6]至楚昭王即位,楚国已“无岁不有吴师”。[7]吴师入郢一战,更是攻破楚都,迫使楚昭王出逃随国。虽然吴师在秦师来援、夫概内乱、越人来袭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退兵,但仍在诸侯国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为减少后方压力,楚国也与越国结盟联姻,共同对抗吴国。楚人范蠡、文种等人也来到越国,促使越国强大起来。吴楚战争暂缓后,吴、越矛盾尖锐起来。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为报吴师入郢之战中越人偷袭之仇,发动檇李之战。此战之中,吴为越所败,吴王阖闾更是伤指而死。继位的夫差励精图治,准备复仇。两年后,吴王夫差在夫椒大败越军,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山。在伯嚭、范蠡等人斡旋下,勾践向吴屈辱求和,并以身入吴为奴,终使夫差赦越而归。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在范蠡、文种等人帮助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为复国做准备。而此时夫差则志得意满,不听从伍子胥灭越的进谏,转而伐陈、败齐,积极寻求北上,企图争霸中原。在贿赂伯嚭、麻痹吴国等措施奏效的情况下,勾践乘夫差北上黄池、争夺霸主之机进攻吴国。夫差虽在黄池之会上压倒晋国拔得头筹,但精锐尽丧,归国之后被困三年,求和不成,终为越国所灭。勾践平吴后,北上江淮,大会诸侯于徐州,周王赐胙,“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8]战国中期,越王无彊北伐齐国,齐王派人游说无彊释齐伐楚,无彊从之,却被楚威王打得大败,尽失浙江(今钱塘江)以北之地。越国至此不再成国,散布江南海上,各为君长,臣服楚国。(www.xing528.com)

吴、越两国从正式见于史书记载到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短短三百余年,但后世对两国冶铸的兵器却津津乐道了两千多年,“吴钩越剑”成为吴越物质文化的代名词。《汉书·地理志下》载:“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9]吴越民风剽悍,尚武好勇,素有佩剑之风,至汉代而不改。就目前所见青铜器而言,一般诸侯国的具铭铜器皆以礼乐器为大宗,兵器很少刻铭,但据有关统计,吴越具铭青铜器中,吴国兵器占到总数的39.5%,越国兵器更是达到68.6%,比例之高为别国罕见。[10]吴越兵器主要有戈、矛、剑等种类,不但数量多,而且工艺水平远超中原各国。吴越铸剑师首创复合剑,在加长剑身的同时兼顾韧度与硬度,以不同的铜锡比例分别浇铸剑脊与剑刃,然后合成一剑。剑身常有菱形几何暗纹,剑首铸成同心圆状,其工艺原理至今未解。上海博物馆经过现代技术测验,认为花纹是锡、铜、铁的合金,采用复合金属工艺铸成,[11]复旦大学等单位则认为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结果,具有防腐作用。[12]《越绝书》《淮南子》等典籍均对吴越铸剑有生动的记载,记叙了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铸剑师的故事,留下了纯钧、鱼肠、湛卢等宝剑的名号,而专诸刺王僚、欧冶子铸剑、眉间尺复仇等故事也引发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无限想象,流传下了无数诗词供我们凭吊那个尚武好勇、刀光剑影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