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场生存策略:超越他人,独步职场

职场生存策略:超越他人,独步职场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刚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现就职于一家策划公司,王刚的个人能力很强,是公司的得力干将。就这样,王刚成了“孤家寡人”,而老总们一谈到他,也总是无可奈何地摇头说:“他就是恃才傲物,个性太强了。”

职场生存策略:超越他人,独步职场

恃才傲物是做人的大忌

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的功劳,你千万别独占功劳,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自己的成绩。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他人也会向你祝贺。但你,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一来可能会伤害某些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害“红眼病”的人不少,如果你过分狂喜,可不就逼得人家眼红吗?

王刚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现就职于一家策划公司,王刚的个人能力很强,是公司的得力干将。他主持策划的几套企业方案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一些中小企业常常请他帮忙做些形象策划,并付给他丰厚的报酬。按常理来说,王刚的资历和能力早该升到部门主管了,可到如今他还是个一般职员,在他眼里,公司里的人都是一些无能之辈,张三李四成了他评说的对象,王五赵六也不是他的对手,就连公司的老总他也不放在眼里,整天一副洋洋得意、高高在上的样子,但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强,公司领导也想提拔他,可一到考核时,同事们都说与他不好共事,并都表示不愿到他所负责的部门做事。就这样,王刚成了“孤家寡人”,而老总们一谈到他,也总是无可奈何地摇头说:“他就是恃才傲物,个性太强了。”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要记住一点:不要恃才傲物,否则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

当你取得成绩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与人分享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扩大这种“分享”的对象,反正“礼多人不怪”!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得要分你一杯羹不可,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成绩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的,那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人分享,如请大家吃几颗糖,或请大家吃一顿饭。别人分享了你的荣耀,就不会和你作对了。

2.感谢他人要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本该如此感谢。如果同事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显得有点客套,但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讲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道理就是如此。这种“口惠”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很愉快,也就不会妒忌你了。

3.为人谦卑。有些人一旦获得成绩,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并且自我膨胀。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锋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让你碰钉子。因此,当你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要更加谦卑。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当然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当你取得成绩时,你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习惯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请记住:恃才傲物是做人一大忌。

别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

职场潜规则: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会遇到这种人,那就是夸夸其谈,自我感觉良好,似乎能掌握整个局面的人。

这样的人有时的确能给人假象,让人觉着他们很能干很聪明,是职场强人。

但换个角度想想,你又会觉得不对了。

既然这些人很聪明很强,那为什么还只是在和你接近的位置?他们为什么没能一飞冲天,进入高层呢?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的话,会发觉更有趣的情形。公司的高层,大多是深沉内敛的人,很多时候就算你和他说话,也很难分辨他们真正的心思。

在职场上有一个真理,那就是把自己表现的很聪明的人,其实是最笨的。

而真正的高手,根本不会让你察觉他们究竟是聪明还是蠢傻。

1.最聪明的那个,一定是最笨的。

千万别被职场里的聪明人迷惑,他们或许经常摆出老师的样子,教你做这个,教你做那个。但这都是自作聪明。

因为好为人师的人往往都成不了老师,每个老师讲课都是收钱的,不收钱就教你的知识,你觉得会有价值么?

在职场上,很多人喜欢装聪明,表现得傲气十足,似乎高人一等。但实质上,他们装聪明却是因为自卑。这些人明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在复杂残酷的职场上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就摆出聪明的外表,这其实是一副盔甲,是他们的保护色。

而另一种人是真的以为自己聪明,实际上不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一个人最麻烦的事情并非聪明与否,而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会去尝试能力未及的事情,从而撞得头破血流。

不管“聪明人”是哪一类,你需要清楚地明白,在职场上表露聪明都是很笨的方法,所谓“出头椽子先烂”,也说“太锐易折”,你表现得太聪明,就是把自己放在众目睽睽之下。

而绝大部分人都是有嫉妒之心的,能够包容别人比自己更聪明和更会表现的中国人不到千分之一。你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扛得住所有人的打压么?单单是那些目光和奚落就够你受的了,这还没算你落难后,别人幸灾乐祸的表情。

在职场上,千万不可太表现自己的聪明,这当然不是说让你变成永远的傻蛋,而是应该知道,何时该表现,何时该内敛。

2.最傻的那个,或许是最聪明的。

在职场上,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有个别人显得非常傻。他们通常不声不响,别人高谈阔论时他们并不会发表意见,似乎很木讷。

但当一个重要工作令人们束手无策时,这些人不声不响地就完成了,而且不会跟你抢功劳,甚至会把功劳让出来。

这些人不会在乎工作是否忙碌,也不会在乎是不是要加班,他们会把自己的时间放在工作上,甚至会把自己的钱倒贴在工作上。

他们中有的平易近人,愿意让同事占他们的便宜。这些人几乎从不主动表达自己观点,即使是别人问,也要呆呆地想半天才说话。这些人看起来不是很吃得开,不讨女孩子喜欢,甚至也没有那么多酒肉朋友。他们的生活似乎是围绕着工作转,没有情趣,也不太有品位。

如果同事间提起这些人,都会奚落地说那不过是“呆子”、“工作狂”。他们不合群,因为在职场上,他们永远是少数。

这些人笨么?是最傻的那个么?

等你成了他的下属时,再回想这个问题吧。

3.有的人你不知道是聪明还是傻,这种高手可遇不可求。

在职场上,只有一种人可以把自己表现的很聪明,那就是公司的老大或者团队领袖。他们已经处于位阶的顶峰,没有什么会打压他,而不管有没有表现,他都是木秀于林,他们是职场的主梁,所有的目光都看着他们。

所以不表现聪明的准则并不适用于他们,这些人可以热情洋溢,可以锐利无比。

譬如阿里巴巴的领袖马云,就是个激情四射的人,他经常发表演讲,而且时常会说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话。

像这样的人,你很难去判断他们是傻还是聪明。当你们用一个聪明人的标准去判断马云时,却发觉他时常会说些傻话,讲出来的目标庞大到令人吃惊。

但你认为马云在说傻话么?你又错了,迄今为止,马云所说的大部分话,包括他那些夸夸其谈都成了现实。

好吧,你必须明白,像这种程度的聪明人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他们每一句‘傻话”都是经过计算,判断和分析的,他们需要这些话达到某种效果,而最终他们也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所以当马云又摆出说疯话的姿态夸夸其谈时,千万别以为他真的在说傻话,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所说傻话的人,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之一。

4.你装不来最傻,那就躲在别人背后。

能够做到极致的人总是少数,你在职场上很难做到大智若愚,也不可能像马云那样把每句话都在心里计算过,那你的生存之术又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你应该做个跟随者。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西方讲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在他们的团体内,以表现自己,充分施展才华为主。这是不错的方式,但要注意,这只适合用在西方人中。

要了解职场生存术,就要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是谁始终统治了民族?是谁到如今还在我们文化里占据领袖地位?

那就是不死的儒术。有人把儒术当做仁义道德的标准,其实从儒术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更是一种生存术。

这种生存术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中庸和隐忍。

每件事情都有一个成功的概率,如果这个概率极小,那你为什么要出头去做?这只会把自己放在失败的祭台上。

在职场上,最冒尖的人总会遭人嫉恨,被上司打压,被同类排挤。既然如此,你又为什么要冒尖?

当一件事情,你做成功了没有好处,你做失败了却要承担责任,那你又为什么要去做?

当别人告诉你“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然后你真的去做了,你有没有想过,和你说这话的人,为什么自己不去?

你明白么?在职场上,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蛰伏,在等候,在等待最好的机会出现。

这就像是一个玩牌高手,绝大部分的牌都不会跟,把自己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然后等到真正的必胜的机会出现,再压上自己的所有。

你在职场,也要像个玩牌高手一样,等待再等待,隐忍再隐忍,只要你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一定会等到那个机会。

智者会保持甘居人下姿态

苏格拉底告诉他的门徒一个圆滑处世的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告诫那些向他求教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这是每个人最起码的虚荣心。人人都有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虚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为了一点小面子,不惜捋起袖子拼老命。反过来,如果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他一定会对你心存好感,并回报于你。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对你羡慕和嫉妒。

李先生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有人缘的骨干,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有意无意地跟他疏远。

李先生不明白那些同事为什么冷落自己,他并没有得罪他们呀!后来,经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他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夸耀自己的成就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李先生与同事闲聊的时候,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这一来,他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无论上司、同事还是下属,无不乐意与他交往。当他从科长升副局长时,没有一个人说闲话。

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宝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人们,必要时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可将自己的优势让人一览无余。

没有人愿意承认别人竟然比自己高明。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假如你确实比对方高明,别人是看得到的,但你不必试图证明你的高明。比方说,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或者做了一件你认为错误的事,这时,你告诉他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无形中将对方摆在学生的地位,而自居为老师。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师,否则他必然不服气。即使你真的是他的老师,他同样会存有异议。3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无论是在言语还是在行为方面向人暴露自己的优越心理,都是令人反感的,所以智者会尽量保持甘居人下的谦逊姿态,结果他们反而受到大家的景仰,被人们举得高高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明的策略吗?

“忍”是一种处事手段

对某些人来说,“忍”似乎是乌龟做法,把所有的委屈都吞进肚子里,这远远没有愤然斗争来的鼓舞人心。

但正如我一向告诉你们的那样,斗争不是职场的主题,忍让才是。

A事例:孔子去向老子求教,老子张嘴给孔子看,问道:“你觉得我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掉光了。”老子又问:“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舌头很好。”

老子闭上嘴,再不说话。后来弟子们问孔子:“这个老子也没什么本事。”孔子却说:“这是真正的圣人,他告诉我们坚硬的东西容易断折而只有柔软的才会永固。

所以他的牙齿已经掉光,舌头却一直都在。”

B事例:山上崩落很多巨石掉在溪流里,溪水只能绕着巨石而走,看起来溪水拿巨石完全没办法,但千百年过去后,当初的巨石却风化剥落,被溪流持续冲刷,最后变成了一颗颗的鹅卵石。

这两个事例,相信大家都看到过,通常是人们用来教育我们,要我们柔软和忍让,不要去跟别人硬碰硬。

这两个事例所说的柔软忍让,其实只是要大家这么去做,但达成的结果却是被动的。譬如每个人都不可能像老子那么长寿,要是你在牙齿掉光前就死了,那么舌头的柔软还有意义么?再譬如事例B中,更多的巨石掉下来,把溪水彻底地截断,让它干涸,那还能有鹅卵石的出现么?

这种事例,就是中国一向的教育方式,劝诫而不教你真正的方法。

而我要告诉你的,则是一种技巧,一种手段。这种方法叫做忍让,而却不是如别人所说的毫无目的的忍,是一种控制,把整个事态的发展和结果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1.忍让不是退缩,而是控制。

许多人都以为,忍让就是退缩,就是害怕,就是逃跑。这个想法大错特错,脑子有这个思路的人,你们犯了从众的毛病,别人都这么说,你也以为这是真的。

有的人退缩、害怕、逃跑,就把自己的做法叫做忍让。然而退缩就是退缩,害怕就是害怕,和忍让有什么关系?

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定律:“忍让不是退缩,而是控制。”

在打仗的时候,逃跑和战略转移有什么区别?有的人说其实没区别,不过是军队说的好听而已。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逃跑那是溃散,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是大家各奔东西,你不晓得他们去哪里,你也没法子再管住,所以逃跑可以说一溃千里。

而战略转移却是有意图的撤退,甚至是故意而为之,因为占据上风的人有一种思路,那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定要追到底把人杀到干干净净才算完。而这种思路,恰恰是可以利用的。因为你在前面引路,进攻的人其实是被你牵着鼻子走,你去哪里他就去哪里,既然如此,难道你不能把他引到陷阱里去么?

真正的职场高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害怕,更不会退缩,他只是在自己的限度里忍让,并且用这种方法,让对手去做自己想让他做的事情。

这是很高明的控制术。对手觉得自己大获全胜,正在奋勇追击,而其实他走的每一条路甚至是每一步都是别人特意留给他的,他也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用忍让来做控制,关键是结果。

也就是说,你不能像老子那样等待牙齿掉落而夸奖舌头的妙处,你必须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你知道自己只能忍让到哪一步,而到这一步时,对手会犯什么错误,你就可以反击了。

很多人在单位里也是委曲求全,处处忍让,却没有获得好的结果,他们犯的错误就是把忍让当成了一种目的。

但实际上,这只是种手段,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才可以用。而另一个必然是,在忍让的尽头是反击,如果你没有反击的时间表,那这就是退缩和逃避,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忍让。

一个完整的忍让流程应该是这样的:计划,忍耐,反击,事先目的,缺一不可。

2.要让人灭亡,先让人疯狂。

上面这句话应该很有名。一个真正的忍让术高手,应该以此为座右铭。因为每个对手在胜利的时候,多少都会被冲昏头脑。而这才是人们的机会。

忍让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变成儒家生存术的核心?因为中国人比欧洲乃至于全世界人都要早地发现,人有在胜利时得意忘形的缺陷。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缺陷不分种族、年纪甚至智慧,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是不可避免的。(www.xing528.com)

英雄如曹操,率领大军横扫半个中国,最后却得意忘形,栽在了赤壁;勇猛如拿破仑,几乎统一了欧洲,最后却得意忘形陷入俄国这个泥潭;忠心如岳飞,率领岳家军收服失地,最后得意忘形说出“迎回二圣”这样政坛大忌的话,最后死于非命。

我们英雄不如曹操,勇猛不如拿破仑,忠心不如岳飞,我们每个人,所有的人都会有得意忘形的那天,如果今天没有,那是你的成功还不够,这是所有人都不可能克服的缺陷。

我们的老祖宗发觉了这缺陷,所以才使得忍让成为儒术,而这种生存术的核心,就是激发起对手的得意忘形。

不断的退让,导致对手不断的赢,而总有一天,对手会有大获全胜的得意。

而这个时候,就是他疯狂之刻,而一个人疯狂时,是最容易犯错误的。

历史告诉我们,就算是再伟大的人物,也犯不起一个真正的错误。

当一个人锋锐正强时,你要避其锋芒,甚至对他不闻不问,做出完全束手无策的样子。你要悄悄地卧薪尝胆,积蓄力量。

而你的对手一再胜利,只会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而当他得意忘形时,就会露出破绽。而当那个破绽足够致命时,不用再怀疑,迅速地出手,将他打垮。

这就是典型的儒家生存术,先是退避三舍,让胜利者更加胜利,让疯狂者更加疯狂,让隐藏的人,隐藏的手段全都跳出来暴露出来。

最后才是致命的反击。

3.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使用忍让的技巧时,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没有控制能力的人,很难成功。

你必须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管对手怎么挑拨,怎么攻击,你都不可以冲动,必须按照计划,退避到相应的位置。如果你被激怒,忘记了所有的计划,那么你就是失败者。

你必须有控制对手的能力,你忍让的每一步都要经过计算,需要有足够的分寸,既让对手感觉到胜利,有强烈的得意,又不能让他占到太多真正的利益,要不然的话,在你实现计划前可能就被人打垮了。而这一点又是最难的,又要让对手高兴,又不能给他过多的利益,甚至还要悄无声息地把利益抓在自己手里。

你还必须有控制整个大局的能力,当你和对手一强一弱的时候,下属们必然会趋强避弱。但是你却要控制住局面,让真正的亲信继续跟在你左右。而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让上司们有趋强避弱的想法,你要利用枪打出头鸟的规律,让上司对你的对手越来越不满。

总而言之,虽然你是在忍让,在后退,但在控制力上却必须更进一步。

4.观察和分析才是最重要的,那才是控制的关键,忍让不过是手段。

怎么控制?这就是怎么忍让的问题核心。

想要控制住局面,尤其在退缩忍让时还要加强控制力,你最需要的是观察和分析。

有人觉得,在职场上最重要的是关系,其实大错。

在职场上,最有用的能力是独立思考,而最需要的才能就是观察和分析。你需要观察周围的一切,所有人的反应,下属的表现,上司的语气,有了职场上的一切信息后,你还必须做出独立的分析。

每一句话,都应该有它自己的意思,很可能都是别人遗留下来的信息。如果你可以加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并且分析利用的话,一个职场上,没有什么能逃过你的眼睛。

而这种观察分析的能力,也是最后反击所必须的。

忍让的目的是为了反击,而反击需要对手露出致命破绽,这个破绽不是别人送到你面前的,而是通过你的观察分析得到的。

如果没有这能力,还谈什么反击呢?

明朝万历年间小皇帝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一时激愤,说了句:“十岁小儿怎么当皇帝。”

内阁里一直处于忍让防守的张居正听到了这句话,本来在别人耳朵里只是随口说的怒言,可张居正却有了全新的判断。

万历皇帝刚刚登基,皇太后最害怕的就是内阁大臣们凭借老资格,欺负他们孤儿寡妇,而高拱这句话,恰恰表明了他心里对皇帝的蔑视。于是张居正用这句话大做文章,将明朝几起几落号称常青树的高拱一举扳倒,并且彻底打落凡尘,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没有超强的分析能力,张居正根本不可能抓住一句随口说说的话,做出震惊天下的举动。

为了成功的那一天,张居正等了10多年,而他的老师徐阶更是等了几十年。

他们都成功了,并且名垂青史。

而你,还觉得忍让是一种罪么?

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的靶子

在不被人关注的岗位上工作,很少与别人发生矛盾,你的秘密也不容易被人知晓,你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来静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会有人来妨碍你。

当遇到不利的情况或者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时,万万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而应毫不犹豫地将自己隐蔽起来,切勿逞匹夫之勇,而毁坏自己的前程。

所以我们要干一项事业,在实力和规模还不足以搏击长空的时候,就不能与人家硬拼,而应该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发展。

古时候,在中国北方边陲,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争战。结果一个部落被打败,胜利者决定杀死被打败部落里的10岁以上的所有男人,但有一个14岁的男孩却幸免于难。

当一个首领将矛刺向卧伏在草丛中的这个男孩的时候,却被另一个头目制止住了,原因是这个大男孩看起来很愚钝,当矛刺向他的时候,他仍然傻乎乎地看热闹,却不知求饶,更不知反抗和逃跑。于是,这个男孩幸存下来了,他与其他10岁以下的男童,被当做奴隶生存下来。

但事实上,那个14岁的男孩非但不傻,而且智慧超群,他的名字叫关山,在他29岁的时候,他率领本族人最终杀败了他的仇敌,报了血海深仇。当初若不是他装出很呆滞、柔弱的样子,早就被杀死了。可见,在处境不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时候,让自己不引人注意或者不使人关注,就能保全力量,以便东山再起,另谋大计。

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森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这些人迟早会吃亏的。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

做一块不说话的金子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被你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他说的话太多。而那个一直保持沉默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寻他的愿望——因为那沉默带给女性的是典雅矜持,带给男性的是深邃练达。

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索然无味。

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是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低深处沉寂了千年万年。

人的一生难免要遭遇难堪的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但要记住:不要为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失去理智。

三年前,小李受到一位同事的辱骂,心中非常愤慨。在回家的路上,带着满肚子的火气,想着如何回报这位辱骂者,无意之间走进路边的玩具店,看见两个小学生指着一个存钱用的瓷人评头论足。遗憾的是他们对瓷人的夸张造型并不理解,可是瓷人坐在货架上对那些无知的指责却无动于衷。小李望着那个瓷人,只觉得自己滑稽可笑,受点委屈后连一个存钱用的瓷人都不如,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这么一想,满肚子火气一下子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小李对那个过去不屑一顾的瓷人产生了好感,便掏钱买了一个。

在职场上,你可以不去攻击别人,但要懂得保护自己。当有同事恶意攻击你时,你的最佳防卫方式就是学会“装聋作哑”。因为聋哑之人是不会和人起争斗的,因为他听不到也说不出。同事也不会找这种人斗,因为斗了也是白斗。同事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某房地产公司里有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被她攻击之后不是辞职就是请调。

一天,她的矛头指向了一个平日只是默默工作、话语不多的女孩,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地笑着,一句话没说。

最后,好斗的那个女孩主动鸣金收兵,但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过了两个月,好斗的女孩子竟然自己主动辞职了。

沉默是金,也许并非人生箴言,却也是许多风雨人生的凝聚。早在白居易的诗中,就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到了语言所表达的极限,便需要用沉默来体会和理解。那时,人才会明白沉默的美,沉默的内涵,沉默的气魄,才会懂得沉默真正的意义。

沉默,并不是让大家永不说话,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的。就像佛祖那样境界的人,也还会与人说话,传授佛法,适度的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沉默。

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

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马嘉鱼肉质鲜美,甚为渔人所爱。马嘉鱼常潜藏于深海之中,且行动敏捷,聪明异常,若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会立刻逃之夭夭。但马嘉鱼有个致命的弱点,便是生性倔强,不知进退。渔人深知马嘉鱼的弱点,就将其赶往一面网中。

马嘉鱼游过来,一旦碰到网,就愈朝着网往前行;愈陷愈深,就愈恼怒,于是鳃也张开了,鳍也展开了。就这样,它被挂在网的眼孔上,无法挣脱。

退一步海阔天空。马嘉鱼如果知道后退,就不会束手就擒,同样,《潜伏》中李涯、马奎等人如果也知道往后退一步,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意气用事,也不会落得个惨死的悲惨结局。

身在职场,也要懂得进退之道,不要事事处处争强好胜,不要遇事就和人硬顶,应该明白退让之道。当然,懂得退让并非是示弱的行动,而是智慧的表现,“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

一位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开始找工作,因为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一般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他,而经验的缺乏又让很多知名企业对他抱有怀疑态度。在整个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下,他发现自己的“高学历”竟然成了累赘。思索再三,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进入职场,去获取自己目前最需要的财富——经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种初级工作对于拥有博士学位的他来说简直是种“侮辱”,但他并没有敷衍了事,反倒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工作起来。一次,他指出了程序中的一个重大错误,为公司挽回了损失,老板对他进行了特别嘉奖。这时,他拿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于是,他得到了一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这对他是个很大的鼓励,他更加用心地工作,不久便出色地完成了几个项目,在老板欣赏的目光中,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硕士证,为自己赢得了又一次提升的机会。

爱才、惜才的老板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悉心地观察他,注意他的成长。当他又一次提出一些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建议时,老板和他进行了一次私人谈话。看着他的博士证书,老板笑了。他终于得到了理想中的职位,尽管有些曲折,但他觉得从最低处开始努力的整个过程很有意义。

这位博士以退为进,先将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线上,然后踏踏实实地奋斗,为自己积蓄内在资本。“真金不怕火炼”,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显示出了光彩,被慧眼识英雄的老板委以重任。在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时候,他选择了暂时的“退”,为自己赢得了另一个事业起步的机会。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从中得到的更加弥足珍贵的经验是: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道审时度势,才能明确自己的处境,从而知进识退。只有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会夹起“尾巴”做人

一个人的名气大了,不沽名则其名愈溢;一个人的功劳大了,不矜功则其功愈显。俗话说,“夹着尾巴好做人”,对职场上的普通女性如是,对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也莫不如是。

中国历史上为明王朝的建立,大将军徐达功不可没。

徐达,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和中国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他也深得朱元璋的宠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

徐达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按理说,这样一位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且战功赫赫,朱元璋甚至还将自己的次女许配给他的至交,完全可以“享清福”了。朱元璋也在私下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可徐达就是不肯接受。万分无奈的朱元璋请徐达到旧邸饮酒,将其灌醉,然后蒙上被子,亲自将其抬到床上睡下。徐达半夜酒醒,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内。”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命有关部门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石碑,并亲书“大功”二字。

徐达功高不骄,还体现在他好学不倦、严于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达,少年无读书机会,但他十分好学,虚心求教,每次出征都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仔细研读,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理论。因此每每临阵指挥,莫不料敌如神,进退有据,且每战必胜,令人心服。

身为统帅的徐达,还能处处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时,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定,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慰问,给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重视,筹棺木葬之。将士对他无不既感激又尊敬。

本来可以声色犬马的徐达,平生却无声色酒财之好,“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赐予他一块沙洲,由于正处于农民水路必经之地,家臣以此擅谋其利,徐达知道后,立即将此地上缴官府,“其无私欲,持大节类如此。”

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之所以能不居功自傲,除其个人良好的修养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知道功成名就后如何安身立命。这不能不说是高人自有高招。每个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功臣往往成为权臣。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皇袍加身的例子也不鲜见。

所以,历代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后,视功臣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收回其权力。

“杯酒释兵权”已算是非常“客气”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成为皇权统治下残酷的事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事实上,朱元璋登基后,从1380~1390年,受丞相胡惟庸牵连被杀的功臣、官僚共达3万多人;1393年,有赫赫战功的将领蓝玉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士均被杀,先后牵连被杀的竟有几万人;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被杀者更多达8万之众。

应该说,朱元璋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10多万人,实质上是强化其统治的手段,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残酷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朱元璋的个人品格有关。从小与朱元璋在一起的徐达当然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知道与这样的皇帝在一起,只能共苦,不能同甘,自己如果居功自傲,无异于引火烧身。所以,徐达夹起“尾巴”低调做人,这既是徐达个人良好品行的体现,更是他保全自己的良策。

◎ 真正挠到痒处

◎ 把握好办公室里的距离

◎ 不要把自己搞得可有可无

◎ 如何对付争功的同事

◎ 站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 吃亏就是占便宜

◎ 不做职场上的“独行侠”

◎ 从源头寻找解除排挤的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