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场精英的智慧,超越SMART

职场精英的智慧,超越SMART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到这个标题,朋友们或许会问:既然能做到部门总监或者其他高级职业经理人,难道我们还不够聪明吗?其实不然,很多职业经理人绝对够聪明,但不够SMART,市场总监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很多看似聪明的人,其行为处事,往往背离了SMART原则。在目标管理中,有一项原则叫作SMART原则,是我们在制订工作目标时,必须谨记的五项要点和原则。事实上,SMART还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提高沟通效率的一个原则。

职场精英的智慧,超越SMART

看到这个标题,朋友们或许会问:既然能做到部门总监或者其他高级职业经理人,难道我们还不够聪明(SMART)吗?

其实不然,很多职业经理人绝对够聪明,但不够SMART,市场总监当然也不例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看似聪明的人,其行为处事,往往背离了SMART原则。

比如,安排一项工作,A本来可以直接告诉D,却通过B告诉C,让C转达给D。如此一来,信息层层衰减、初衷步步偏离,可以想象最后的结果如何。再如,A有一封邮件,本应该CC(抄送)同步给C和D,却只发给了B,然后B、C、D之间一阵信息紊乱之后,最终A、B、C、D没有得到闭环反馈。可以想象这样的效率有多差。再来看一个例子,上级本来可以清晰地下达任务和指令,却非得用艺术化的语言,让部下去悟,去猜,去感受。这样的情形很多,好比领导们经常说的口头禅“请尽快给我完成”。尽快需要多快?完成的标准是什么?长此以往,这样的总监带出来的队伍,一定是“跟着感觉走”或者看领导眼色而行事的团伙,绝对不可能成为训练有素的团队。

目标管理中,有一项原则叫作SMART原则,是我们在制订工作目标时,必须谨记的五项要点和原则。

S(Specific)指绩效考核中特定的工作指标,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为之。比如,不能说“明年要提升业绩”这样笼统的话,因为销售部门、产品部门、市场部门等不同部门理解的业绩一定不完全相同!可以这样说:销售部明年的销售额要到多少多少;产品部明年的新产品新功能必须推出几个,都是什么标准;市场部门明年的活跃用户达到多少,用户获取成本降低到多少等。

M(Measurab 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也就是有数据支撑和来源部门。比如,不能说“明年我们要达到客户满意度行业第一”,但没有一个权威的或者第三方的机构为你提供数据。也不能说“我们要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一是太笼统,二是运营成本都包括哪些,谁为你提供运营数据支撑。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提出来的KPI看起来很美,却没法度量,也就没法监督。

A(A ttainab 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过高了,大家就会认为反正努力达不到,从而一开始就放弃努力;太低了,大家就不会重视,企业的产出就会受到影响。

R(Relevant)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比如,不能说“明年企业的毛利率必须提升到多少多少”,然后对应的方案是每天早上要开早例会,除非你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必然关系。

T(Time-based)指需要我们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SMART是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无论是制订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我们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事实上,SMART还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提高沟通效率的一个原则。

用SMART平衡东西方思维差异(www.xing528.com)

由于东方人具有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往往导致了我们的表达方式比较注重艺术,比较喜欢定性。而西方人则在市场营销方面比较注重科学,比较喜欢定量。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外企的管理风格——直接、明了、易懂。

只要大家不断尝试着用SMART原则来要求自己的日常表达,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口头的;无论是做一个方案,还是简单的邮件沟通,任何人都可以让自己更加聪明!更加SMART!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SMART的部门总监,一定聪明!不SMART的部门总监,一定不够聪明!

小贴士:优秀经理的四大要诀

惠普全球副总裁孙振耀先生认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具有如下四大要诀。

1.选拔人才时,他们重在选天性(Talent),而不仅仅看经验、智力或决心。

2.提出要求时,他们重在界定正确的结果,而不是正确的步骤。

3.激励他人时,他们重在发挥其优势,而不是克服其弱点。

4.培养他人时,他们重在助其寻找最合适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往上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