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务舆情监测:探究防火墙建设途径

政务舆情监测:探究防火墙建设途径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姜先生是一家专业舆情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有十几年的舆情监测经验,服务过环保、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在他看来,舆情监测软件已经成为政府机构开展舆情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这三项是舆情监测系统发挥作用的核心功能。从各个舆情监测软件的对比来看,姜先生认为,舆情软件在底层技术方面没有太多差异,功能的重合度也比较高。

政务舆情监测:探究防火墙建设途径

黑格尔曾说:无论哪个时代,公共舆论总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宽泛、传播方式更便捷、传播速度更迅速,已经形成“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情环境,网络舆论场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和放大镜

在当前世界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舆情风险,越来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使用舆情软件进行监测的越来越多,那么,舆情软件在政务领域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姜先生是一家专业舆情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有十几年的舆情监测经验,服务过环保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在他看来,舆情监测软件已经成为政府机构开展舆情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特别是信息监测、舆情溯源、传播分析功能,在发现舆情、应对舆情、化解舆情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监测,就是在舆情软件中设置关键词、搜索列表等,实时或定时监测想要关注的敏感、中性信息,或专项监测信息。这是舆情监测系统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一项功能。通常,一线舆情工作人员每天要进行15—24小时监测。

舆情溯源,是指发现潜在舆情后,能够精准锁定舆情传播源头及舆论主战场。一个好的舆情监测系统,可以迅速且高效地锁定舆情传播源头,确保舆情得到及时处理,将舆情风险降到最低。

传播分析可以根据信息发布人、发布时间、地域、媒体类型、热度、传播走向等进行检索和分析。当敏感信息被系统捕捉到后,舆情工作人员通过综合研判,可以初步辨别信息真伪,并对舆情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评估,从而给出准确的应对建议。通过传播分析,舆情工作人员还可以在事后对舆情发生原因、传播特点等进行复盘,对处置结果进行最终评估。

可以说,这三项是舆情监测系统发挥作用的核心功能。

相对来说,颇受关注的舆情预警、舆情报告功能的应用频率却并不太高。

舆情预警是舆情软件推广中极具吸引力的一项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首先,预警关键词设置是一大难点,范围过小,可能会遗漏重要信息,范围过大,又会涌进大量无效内容。此外,舆情软件在信息采集、情感属性判断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全面性、不准确性,造成预警不够精准,达不到预期效果。(www.xing528.com)

舆情监测系统提供的自动化报告,也存在与实际工作不完全匹配的情况。系统自动生成的舆情报告通常采用几个固定模板,如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统计、数据内容分类、信息溯源等,分析维度较少,无法灵活输出高质量的报告。多数舆情报告还是需要人工撰写。

从各个舆情监测软件的对比来看,姜先生认为,舆情软件在底层技术方面没有太多差异,功能的重合度也比较高。各个软件主要的差别在于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采集速度。

采集速度主要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和数量。当前,网络舆情传播发酵极快,能够实时监测的舆情软件更具优势。

信息的全面性取决于舆情软件的数据采集能力,包括各类平台的数据是否能尽可能地覆盖到,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舆情信息是否能被准确识别并抓取到。

从实际效果来看,每家的舆情软件在数据抓取方面各有所长,但都无法做到信息平台的全部覆盖。有些对舆情信息高度敏感的部门,如网信办等,为了尽可能不漏掉信息,或者同时使用2个以上舆情软件互为补充,或者投入大量人力对系统无法覆盖的平台进行人工监测。此外,多数舆情软件在抓取图片、视频中隐藏的舆情信息方面存在短板,也需要人工监测进行补充。

信息的准确性则受多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是关键词的设置是否合理。新词准确识别、语义歧义识别、语义情感判断等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对准确度产生影响。特别是语义情感判断,当前政务舆情监测应用最多的是对敏感、中性信息进行监测,但在实际工作中,舆情软件对一些模糊的信息无法作出准确的语义情感判断。

综上可见,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绝大多数敏感信息,降低舆情发生的概率,但技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舆情监测系统还存在“盲区”。舆情监测系统虽然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和信息,但专业人员的人工监测、舆情分析、舆情应对更为关键。

在政务舆情的工作实践中,专职舆情工作人员往往在信息监测时,就凭借丰富的经验,直接捕捉到可能带来影响的各种问题,作出“人工预警”。如果是委托舆情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其舆情分析师团队,可以通过人工值守,弥补系统信息采集和情感属性判断的不足;同时,通过过硬的专业技能快速锁定重点信息,完成舆情预警。

在后续的舆情应对中,如何建立舆情处置的长效机制,推动舆情引导处置流程标准化、提高舆情引导处置工作效率是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