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眼球突出是否与甲亢有关?

眼球突出是否与甲亢有关?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眼睑收缩, 眼球突出,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角膜暴露时,可引起角膜干燥,发生炎症、 溃疡,继发感染。突眼轻重与甲亢病情轻重无一定关系,部分浸润性突眼患者伴发胫前黏液性水肿皮损或 伴发甲亢肢端病,部分突眼不重者也可有眼肌麻痹,而眼球转动失灵。

眼球突出是否与甲亢有关?

突眼分以下两种:

(1)非浸润性突眼,又称良性突眼,占甲亢突眼的大多数,眼球突出度一般不超过18mm(正常<16mm),且多为两侧对称性突出,可一侧突眼发病先于另一侧。突眼为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张力增高所致,眼球后组织病变不明显,主要改变为眼睑及眼外部的表现,有四个眼症:①Stellwag征:眼裂增宽,少瞬凝视炯炯有神;②Mobius征:眼球内侧聚合不能或欠佳;③Graefe征:因上睑后缩,向下看时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④Joffroy征: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2)浸润性突眼,又称内分泌突眼,眼肌麻痹性突眼或恶性突眼。较少见(仅占5%),病情较严重,常见于甲亢不明显或无高代谢症候的患者。突出度在19mm以上,甚至达30mm,双侧多不对称,相差可达2~5mm,有时也可只一侧突眼。患者常有视力疲劳、异物感、怕光、复视、视力减退,甚至眼部胀痛、刺痛、流泪、眼肌麻痹视野变小、斜视、眼球活动度变小或固定。 突眼严重者,眼睑水肿不能完全闭合。结膜、角膜外露易引起充血、水肿,可形成角膜溃疡或全眼球炎,以致失明。这些主要由于眼外肌和球后组织体积增加,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所致。

浸润性突眼发病可急可缓,伴或不伴有高代谢症群,突眼可出现于高代谢症群之前,也可在其后。突眼可为进行性双侧或单侧,双侧突眼往往不一致,眼突度多较良性突眼为高,可在19~20mm以上,且多有眼部症状,如眶内、眶周围组织充血、眼睑水肿、伴有眼球转动受限,伴斜视、复视、 严重时球结膜膨出、红肿胀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等。由于眼睑收缩, 眼球突出,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角膜暴露时,可引起角膜干燥,发生炎症、 溃疡,继发感染。可因角膜穿孔而失明,当然角膜受累可因治疗而不出现严重结果。少数患者眶内压力增高,影响视神经血供,可引起一侧或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炎及球后神经炎,乃至神经萎缩丧失视力。突眼轻重与甲亢病情轻重无一定关系,部分浸润性突眼患者伴发胫前黏液性水肿皮损或 伴发甲亢肢端病,部分突眼不重者也可有眼肌麻痹,而眼球转动失灵。为了估计病情和判断疗效,根据突眼的临床表现,将内分泌突眼分为二类6个级别,见表5-1。(www.xing528.com)

表5-1 内分泌突眼分类及分级

内分泌突眼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但临床遇到无明显甲亢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又不明确时,要进行鉴别诊断。单侧突眼可见于眼眶肿瘤、血液病 眼眶内浸润、眼球后出血、海绵窦或眼静脉血栓形成,静动脉一海绵窦瘘; 双侧突眼可见于尿毒症、肝硬变、慢性肺部疾病、家族遗传性突眼;可单可 双侧突眼可见于近视及某些垂体瘤。关键的鉴别检测是T3抑制试验和TRH兴奋试验,当T3抑制试验显示不受抑制或TRH兴奋呈低平曲线时,往往内分泌突眼就可成立。而X线、CT、MRI等影像检查也有助于鉴别。一般认为以下因素可加重突眼:①甲亢控制过快,抗甲药物用量过大,又未加用甲状腺片;② 甲亢控制过度导致甲减;③原有浸润性突眼,采用手术治疗;④严重甲亢伴突眼未予以治疗。

浸润性突眼的转归及结局,一般如得到适当的保护和治疗,常在半年到三年内逐渐稳定和缓解,软组织受累症状和体征往往消失或减轻,但常遗留眼睑挛缩及肥厚,眼突及眼肌纤维化。5级、6级突眼遗留问题可能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