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唯有成长是无尽的幸福

唯有成长是无尽的幸福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暖”子孝,就是已婚女性的幸福。无论婚外,还是婚内,唯有不断努力、保持成长,才有持续享有幸福的可能。有一天,真儿去酒吧找丈夫,却遭到他在众人面前的嫌弃和羞辱。真儿的不幸,就在于她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也失去了创造幸福的能力。演员孙俪就是一个用自己的幸福成长带动婚姻幸福成长的典范。孙俪是演员,婚前已经在演艺道路上声名鹊

唯有成长是无尽的幸福

在主流文化中,结婚已经被构建成了如同上学、工作一样的里程碑式的成长阶段。当然,我们必须认同这一点,一段幸福的婚姻,不但可以成为一个社会的优质细胞,也可以变成为个体赋能的加油站

封建社会的女子,如果不依附于婚姻就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她们结婚的目的就是在婚姻之中求生存。现代社会中,女性大部分都能够实现经济独立,所以她们对婚姻的诉求,主要是基于性别的情感归属,基于价值观念的被社会“肯定(有夫有子,人生完满)”,以及基于利益的协作取暖。

艾米·盖伦(Amy Gahran)在2017年出版的《走出关系电梯:共同的爱与生活(Stepping Off the Relationship Escalator:Ucommon Love and Life)》一书中提到,被主流社会所认同的亲密关系的发展方式,是一种手扶梯式的上升:两个人相互接触、亲密告白、确立关系,然后稳定磨合、做出承诺,最后到达扶梯的顶端——婚姻。

然而,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建构中,两性却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在步入婚姻之前,女性往往被告知,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们在不断地丧失资源——青春和美貌,而男性则被描述成在不断地积累资源——阅历和财富。实际上,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和社会活跃度的提升,女性也在积累阅历和财富,随着颜值经济和婚恋格局的悄然变化,男性也在不断失去年龄优势。

但在观念的惯性彻底消失之前,反复规劝、催促女性赶快走进婚姻,成了一种既善意又正义的主张,而很多女性则始终饱受着一种“怎么还没找到另一半”的恐惧。

这种恐惧,极大地削弱了女性在婚姻上自主选择配偶和等待“Mr.Right”的权利。就这样,不由自主、不知不觉之中,女性会在亲密关系中,把焦点放在如何进入婚姻和坚守婚姻,而不是放在如何鉴别婚姻和经营婚姻上。于是,女性恨嫁、女性为了结婚而结婚成了一种现象,而一些女性因为择偶仓促,或者因为对婚姻缺乏准备,常常在婚后因为遇挫而陷入迷茫。

婚姻中的幸福感究竟来自哪里?

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婚内幸福女人的标配,是一个知冷知热的老公和一个乖巧的孩子。夫“暖”子孝,就是已婚女性的幸福。有些不善思考的女性朋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幸福的表象当作了本质,并开始为此而放弃事业,为此成为家庭的全职“保姆”。这种行为就等于将自我提升的机会局限在柴米油盐之中,把自己的成长框在了一个房顶之下。

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Seligmen)提出过一个全面的幸福模型——PERMA模型,而在PERMA模型中,幸福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积极情绪是快乐的近亲,是轻盈的、愉悦的、松弛的,兴奋的,是幸福最原始的意义。积极情绪包含快乐,但远不止于快乐,还有前瞻和希望的涵义。

幸福的第二个要素是专注和投入(Engagement)。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一个事物或是一项事业中时,我们会感受到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秩序和节奏。因为我们在掌控这种节奏的过程中有所付出,所以我们在结束后总是能享受到充实、满足、安详和平静的感受。我们体会到了自身的成长和专注的快乐,这种感觉如此美妙。

幸福的第三个要素是社会纽带(Relationship)。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爱和友谊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际关系中,有伤害,但更有援助,我们学着感恩、宽容和谅解,我们在爱与被爱中体会到各种正向的感受。

幸福的第四个要素是人生意义(Meaning)。我们每走一步,都会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再获得一些心得。每当我们为现实所扰,都会萌生出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当困惑消解、答案明晰时,我们都会明心见性,更加坚定沉着。

此外,几乎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某些时刻,人们比渴望快乐还更加渴望被某种使命召唤,或者被某些群体需要,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像英雄一样忍受痛苦。我们会梦想着,我们的人生意义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得以体现,我们的自身价值以一种闪光的方式去彰显。

幸福的第五个要素是成就(Achievement)。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人生赢家,并不是只为了金钱和权利,还为了站在更高处,为生命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积极情绪、专注投入、社会纽带、人生意义、成就,这五大要素,缀连成了一条个体成长的轨迹,宣告着幸福的来之不易。没有努力,何来幸福?无论婚外,还是婚内,唯有不断努力、保持成长,才有持续享有幸福的可能。

所以,在婚姻和幸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一个自带幸福体质、不断成长的女性,进入婚姻后,会制造出一种幸福磁场,向四周发散出幸福的光芒。如果这个磁场足够强大,会带动伴侣一起正向成长,成就一段幸福婚姻;如果这个磁场遭遇对方负能量的阻截,婚姻可能会无法正向前行,那么此时,这样的女性至少不会在离婚时伤筋动骨,至少可以在回到单身之后迅速疗愈。(www.xing528.com)

建立在伴侣和子女身上的幸福感,总要仰仗他们的善良厚道和善解人意;只有将幸福的开关握在自己手里,才会得到稳稳的、持久的幸福婚姻。多读书、多思考;交朋友,勤社交;充实生活,滋养内心;不畏惧年华流逝,抵得住流言蜚语。哪怕有一天,那些曾经让你感到幸福的人都已离你远去,你仍然拥有自己酿造幸福的能力,依旧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生动欢喜。

韩国的一个真人秀节目里,呈现过一个虐心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叫真儿的女性,她从20岁结婚起就开始不停地怀孕生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丈夫从来不帮她照顾孩子,下班后还总是不回家,在外边吃饭喝酒。有一天,真儿去酒吧找丈夫,却遭到他在众人面前的嫌弃和羞辱。真儿回到家里崩溃大哭,但即使她这样也没有埋怨丈夫,只是在不停地自责:“自己怎么这么笨,连丈夫都取悦不好。”真儿的不幸,就在于她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也失去了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个被幸福包围的女人,身上是有光的。我身边有很多享受婚姻之美的女性朋友,不管她们的小家庭是否经济优渥,不管她们的配偶平凡与否,无论何时,每当我看到她们时,她们都会用一张“自信而富足的脸”表达着快乐和满足。她们步履轻快,她们常带笑容,她们说话的语速宛如跳跃的音符……

演员孙俪就是一个用自己的幸福成长带动婚姻幸福成长的典范。孙俪是演员,婚前已经在演艺道路上声名鹊起的她,不但没有被婚姻消磨了灵气,反而如虎添翼,婚后育后的每一部戏,都比前一部更加经典。《甄嬛传》《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每一部戏都将观众深深吸引,演技有如神助,赢得了一座座奖杯

除了本职工作拍戏之外,孙俪也在书画方面大放异彩。另外,她还热衷养生,尝试稀奇古怪的养生餐,这都让她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乐趣。在孙俪的家庭中,夫妻事业蒸蒸日上,一双儿女活泼可爱,她和丈夫邓超在微博上经常甜蜜互动,隔着屏幕都能让人嗅到幸福的味道。

她在过自己的生活,也在无拘无束地成长。她成长,所以幸福;她幸福,所以引领婚姻走向幸福。婚姻对于她来说,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幸福神器,更不是救命稻草。

对于多数中国女性来说,徐静蕾算是女子中的“异类”,是令女人们“脑洞”大开的一种存在。看到她的生活,你会惊异——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过,你会慨叹——女人真的可以放下包袱、跳脱世俗,可以活得这么幸福而有尊严

徐静蕾的世界太自在、太精彩了,她的职业不断切换,从玉女演员、博客天后到书法家,再到女导演,无一不成功,每一个阶段都有里程碑高高竖起。每一个文艺男都对她倾力追捧,每一段感情结束时男友都心甘情愿地成为闺蜜……而徐静蕾却是一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她在事业上完成一个又一个版块的跨越,在人格上成就一次又一次整合和超越。

其实,男人和女人都应该学学徐静蕾,学习她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徐静蕾的演艺起点始于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赵宝刚对她的评价是“演艺圈内五年出不了一个徐静蕾”。

1998年,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让徐静蕾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女神,次年就当选为最受欢迎的时代女星。在另一批年轻女演员崛起之前,徐静蕾跳出了电视圈去当导演,处女作是《我和爸爸》,第二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徐静蕾获得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贝壳奖,成了一名独立成熟的女导演。2006年,徐静蕾玩起了博客,她的博客仅仅开通112天,点击量就突破了1000万大关。又过了一年,她开字库,玩电子杂志,王朔和韩寒都给予大力支持。

2017年3月,在脱口秀《圆桌派》的妇女节特辑中,窦文涛和梁文道请来两位女嘉宾,一位是蒋方舟,另一位便是徐静蕾。关于女权、婚恋等话题,44岁的徐静蕾在对话中表现出的洒脱自信带给我们女性朋友很多启示。28岁的蒋方舟笑称自己有“男权遗毒”,而徐静蕾承认,自己在25岁时也曾经认为结婚生子是惟一结局,但随着年纪渐长,这些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她不愿拿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别人结婚时她会真心祝福,但不是祝福他们结婚,而是祝福他们幸福。

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我们总是坚信人生的试卷上,每一道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在回答如何获取幸福这道题时,不知有多少女性会在试卷上书写——结婚。

但实际上,获取幸福的途径很多,比如美味佳肴让我们大快朵颐,这是可以持续一天的幸福;旅行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是能滋养我们数年的幸福;而唯有成长,可以转化成生命的动能,带给我们持续一生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