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性本善:实现圣人境界的修行策略

人性本善:实现圣人境界的修行策略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程认为人们修养的最高标准,是以圣人为标准,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程颐也认为“人皆可以至圣人”。这就是说人性都是善的,那种认为“吾何能为圣人”的说法,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学习圣人经典著作,主要是领会圣人之用意,而不是去记那些具体的事例。这是从人性本善的角度提出问题,因人本善,后来的不善行为,都是物欲所致,正心养性,去掉物欲之弊,就可以复其善性,达到圣人了。

人性本善:实现圣人境界的修行策略

二程认为人们修养的最高标准,是以圣人为标准,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卷6),程颐也认为“人皆可以至圣人”(《二程集》第318页)。他们不仅提出人皆可以至圣人,还对人能达到圣人的境界以及达到圣人的方法作了探讨。

首先,关于人皆至圣人的可能性问题。程颐认为:“圣人,人也,故不能无忧。”(《二程集》第119 页)这就是说,圣人也是人,不是神,圣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圣人能做到的事,一般人经过努力应该也能做到,或者时间长些也能做到。“圣人之所为,人所当为也。”(《二程集》第319 页)要达到圣人的境地,要有很足的信心。程颐说:“人之性一也,而世之人皆曰吾何能为圣人,是不自信也。”(《二程集》第318 页)这就是说人性都是善的,那种认为“吾何能为圣人”的说法,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在二程看来只有两种人达不到圣人的境地:一是自暴者,根本不信圣人;二是自弃者,拒绝向圣人学习。这两种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二程集》第956 页)。

其次,关于人皆可以为圣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尽人道至圣人,人道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和兄弟之道,只要把这四者的关系处理好,道德行为做好,就可以是圣人。例如从孔孟到二程都强调孝悌的重要性,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孟子·告子下》)程颐接着解释说:“孝其所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二程集》第318 页)这就是说,只要做到孝悌,就可以算是圣人了。二是学可以至圣人。程颐在著名的文章《颜子所好何学论》一文中提出“学以至圣人之道也”(《二程集》第577 页)。学习圣人的思想和行为方法,学习圣人经典著作,领会圣人的意思。程颐说:“故善学者,得圣人之意而不取其迹也。”(《二程集》第326 页)学习圣人经典著作,主要是领会圣人之用意,而不是去记那些具体的事例。“除是积学既久,能变得气质,则愚必明,柔必强。”(《二程集》第191 页)这就是说,通过学习积习久了,就可以引起气质的变化,由愚昧变聪明以至圣人。三是正心养性至圣人。程颐说:“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圣人也。”(《二程集》第577 页)这是从人性本善的角度提出问题,因人本善,后来的不善行为,都是物欲所致,正心养性,去掉物欲之弊,就可以复其善性,达到圣人了。四是自强不息至圣人。程颐认为一般人通过学习达到圣人的标准,是世间三件最难的事之一。既然达到圣人的标准很难,那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天天不间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不能今天读了圣人书,明天就达到圣人的标准,这是不可能的。程颐说:“固是自小以致大,自修身可以至于尽性至命;然其间有多少般数,其所以至之之道当如何?荀子曰:‘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今之学者须读书,才读书便望为圣人,然中间至之之方,更有多少。”(《二程集》第191 页)这里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圣人的标准和达到圣人的方法分开,圣人这个标准不能放弃,但要达到圣人的路程是很遥远的,不能今天读了圣人书,明天就可以为圣人,这中间有多少“至之之方”,要从小事做起,慢慢致大。所以他又说:“大抵须是自强不息,将来涵养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气貌改变。”(《二程集》第306 页)(www.xing528.com)

(原载《程颢程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