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掌握信息充分的人员为自身利益而隐瞒相关信息导致信息贫乏人员利益受到损害,即会产生道德风险。Jaffee&Russell认为,由于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贷款者无法辨认借款者的质量时,会要求一个比较高的信贷利率。Greenwald等、Myers& Majluf分析了股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

经典的MM理论认为,在无摩擦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企业投资行为不受企业资本结构以及融资渠道的影响,只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偏好和产量需求。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资本市场并不是完美的。企业由于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支付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导致融资不足,由此使得企业投资低于最优水平、投资决策过于依赖内部资金,产生了融资约束现象。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信息是对称的,即各类人员都拥有完全的信息,而在现实资本市场中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存在差异,表现为一方比另一方更具有信息优势,从而使得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会对信息贫乏人员的决策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如果信息贫乏人员需要使用相关的信息来指导其决策,那么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人员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并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获取信息的成本就会越昂贵。信息不对称后产生两种经济后果,一种是逆向选择,一种是道德风险。如果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掌握信息充分的人员利用信息贫乏人员的无知而隐瞒相关的信息会导致逆向选择行为。而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掌握信息充分的人员为自身利益而隐瞒相关信息导致信息贫乏人员利益受到损害,即会产生道德风险。

1970年,Akerlof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著名的“次品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了“信息市场”的概念,并建立了柠檬市场模型来分析旧车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随后Jaffee& Russell(1976)、Stiglitz&Weiss(1981)分析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Jaffee&Russell(1976)认为,由于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贷款者无法辨认借款者的质量时,会要求一个比较高的信贷利率。而Stiglitz& Weiss(1981)进一步指出,贷款者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辨认借款者的质量时,高质量的借款者将会离开信贷市场,从而使得贷款规模受到限制。Greenwald等(1984)、Myers& Majluf(1984)分析了股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问题。他们的研究认为,公司管理者与外部潜在投资者(新股东等)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司管理者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战略决策的详细信息,而外部投资很难获取这些信息,新股东会要求一个比较高的溢价来补偿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损失。(www.xing528.com)

由于潜在的外部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的优劣进行鉴别,需要种种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会要求一个更高的投资回报(提高贷款利率、低估或低价购买股票等)。这就使得公司外部融资成本较高,而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外部融资成本越高。而与外部融资相比,公司内部融资成本较低。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导致公司必须放弃部分NPV为正的项目,并且投资依赖于公司的内部现金流,这样就产生了外部融资约束(Fazzari等,19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