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错别字问题

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错别字问题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形成错别字的原因不仅仅是粗心大意,那么教师则完全有可能找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不写或尽可能少写错别字。其实经常这样“说文解字”,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汉字中蕴含的美学也大有裨益。

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错别字问题

既然形成错别字的原因不仅仅是粗心大意,那么教师则完全有可能找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不写或尽可能少写错别字。

1.说文解字探究竟,一笔一划总关情

学生在写“初”“被”“补”等字时,常常把“衤”写成“礻”,无论怎么提醒都无济于事,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甚至一直错下去。“礼”“祖”“祝”“神”等字又常常写成“衤”。这多一点少一点的区别虽屡次强调,学生还是不得要领。究其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衤”“ 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区别可不仅仅是那么一个小点。于是,我总会给学生表演一个小魔术: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大大的“示”和“衣”,然后演示由字变偏旁的过程。并告诉学生凡是“衤”的字往往跟衣服穿着有关,如“袄”“裤”“衬衫”“被褥”等;凡是“礻”的字往往与祭祀、礼仪有关。但“初”如何解释呢?“初,指古时候人们做衣服时,第一步是将衣料用剪刀裁开,然后才能缝纫……”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频频点头。既然明白了,也就不会写错了。

其实经常这样“说文解字”,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汉字中蕴含的美学也大有裨益。例如在教学“脍炙人口”时,字不好写,词语的意思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告诉学生“脍”是指“切得很细的鱼或肉”,“炙”的上面是个“月”(“肉”字的变形),下面是“火”,指“烤熟的肉”,意思是美味鱼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祭奠”的“祭”字怎么理解呢?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案几(示),上面摆放着插着刀叉的肉(月和叉),表示人们祭拜祖先……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很快就心领神会,词语的书写和运用都准确无误。

当然,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它们有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智慧巧妙地帮助学生识记,猜谜语、编口诀、编故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区别“拔”和“拨”:“拔”——小朋友,手拉手,一起拔萝卜,拔呀拔,流下一滴汗;“拨”——拨开杂草就会有发现。可见,汉字的一笔一划都是有故事的哦!

2.巧用汉字音形义,轻松辨字有规律

(1)从字形上分辨。如“戈”字少一“、”和“戈”是一对形似部件,差别也在少一点多一点,用“戈”字少一“、”构成的字只有一个“尧”字,“尧”又可以作为部件构成“浇、挠、烧、晓、饶、翘”等字,而用“戈”构成的字有“划、或、戎、战、找、伐”等字,“戈”指古代的一种兵器,由它构成的字大多与兵器或战争有关。(www.xing528.com)

(2)从字音上分辨。学生经常将“冷”“岭”“邻”等字少写一点,而将“琴”“吟”等字多写一点。其实这两类字可在字音上辨析,凡是以“令”作部件的字其读音的声母都是“l”而以“今”作部件的字其读音都与声母“l”无关。“挺、庭、艇、蜓、霆”的读音和部件都与“廷”相关;而“诞”的读音与“廷”没有任何关联,里面是个“延”字。

(3)从字义上分辨。绝大部分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有关,分辨形似字,就可以利用形旁的意义来辨别字形。如“粟”和“栗”字形相似,容易相混,但是“粟”是一种粮食,就是小米,所以其下从“米”,粤语就把玉米叫做“粟米”;而“栗”是大家都喜欢吃的“板栗”,是一种坚果,外壳有刺,长在高高的树上,所以其下从“木”。

3.教师指导勤示范,字典随时傍身旁

教师要有预防错别字的意识。一些笔画较为复杂,容易出错的字,教师要在学生初次书写的时候认真指导,并经常性地示范书写,关键笔画用彩色粉笔或课件突出强调,让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正确的汉字,先入为主,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初次写汉字的时候认真观察汉字的结构,有哪些部件组成,掌握关键笔画的书写要领。写字时态度认真,姿势正确,先写对,再写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中国的汉字浩如烟海,光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请教字典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勤查字典,养成一丝不苟的识字、写字习惯。

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多元化的字体,不同的笔锋,都无不在表达着汉字的神奇之处,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轻易疏离手中的笔,让我们和孩子们一道,细细品味汉字的美好,用笔,用心,写好每一个汉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