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优化方案

强化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外评估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有其独特的、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在此不再赘述。而高校内部,自21世纪初起,计算机辅助评估引入高校后一直都未真正发挥其独特的分析作用,只是简单整合数据的评估工具,因此,完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也应着眼于强化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评估中,评估公式只填入定量指标的参数,定性指标几乎被忽略。

强化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优化方案

不管是评估内容的专业性,还是评估数量的巨大,都需要繁重的计算量,而这都必须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评估。校外评估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有其独特的、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在此不再赘述。而高校内部,自21世纪初起,计算机辅助评估引入高校后一直都未真正发挥其独特的分析作用,只是简单整合数据的评估工具,因此,完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也应着眼于强化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

1.适时调整评估指标的系数和评估公式

各高校早在利用计算机VB系统进行课程质量评估时,就已确定好各自评估指标的系数和评估公式,但是却缺乏动态调整,无法满足课程质量评估变动性大的特点。如:在课程教学中,目前高校通行的其项下的二级指标有四个,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大部分高校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权重分配得更高一些,因为其可以更直观地反映结果,也比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更容易把握。高校一般会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系数均设置在0.3及以上,[31]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虽然易于把握,但是不具有科学性,也很难发现评估后所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白,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这四项内容在重要程度上是相当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才会将某一项指标系数升高或降低。例如,高校在某一阶段突出对“教学方法”的评比和反馈,我们就可以适当提高其系数。再如,某一阶段的评估结果普遍反映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不好,我们就可以定期内将“教学态度”评估作为重点,适当提高其系数,从而督促教师提高授课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调整评估公式时,要充分考虑到一些定性指标。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评估中,评估公式只填入定量指标的参数,定性指标几乎被忽略。因此,建议将定性指标以一定标准进行二次量化,[32]将其融入评估公式中,这样产出的数值才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

2.构建样本数据库,实行分类汇总(www.xing528.com)

计算机评估系统虽然只起辅助作用,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像“计算器”一样的工具来使用,更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对于每一季度或每一学期的评估结果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详细保存,构建涉及每一项评估指标的样本数据库。并且,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涉及课程质量评估的所有要素加以分类汇总,[33]形成每项要素定期内的评估报告。此后,将最新的评估数据与样本数据库中的评估报告进行对比,就能更快地找到某项指标最新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体现课程质量评估的效率和可实施性。

3.重新编排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不同于评估体系,对于某些影响因素必须将其量化为指标才可使用。从高校的学生期末评教用表中可以普遍看出,传统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几乎被“四教学”,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所占据。这样的设置不仅略显单薄,并且已经不合时宜,严重与“教学相长”模式相违背,建议重新编排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可将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并列为一级指标,课程建设项下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资源等二级指标,课程教学项下除传统的“四教学”这四个二级指标之外,还可以适时引入“教学秩序”等二级指标。此外,在教学效果这一二级指标中,要充分考虑到研究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因素,将其纳入教学效果的子指标中。总之,重新编排指标体系要体现符合动态调整的变动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也要控制新设指标的数量,把握好评估的可操作性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