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文中的金城县问题及李津墓志的特点

志文中的金城县问题及李津墓志的特点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志文记载志主“遣于金城县西槿原大莹左侧安置。”[23]然而,《元和郡县图志》又云:“兴平县,本汉平陵县,属右扶风,魏文帝改为始平……景龙二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送至此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至德二年改名兴平。”[24]从708年至757年这50年间兴平县称金城县。由以上金城县相关资料及李津家族世系可判断,墓志中的金城县应为唐时始(兴)平县。李津墓志书法隽秀,文辞典雅,惜无撰文、书丹者名讳。

志文中的金城县问题及李津墓志的特点

志文记载志主“遣于金城县西槿原大莹左侧安置。”关于金城县,《历代小说选》载:“金城:古县名,西汉时始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北魏时废。”[21]《唐代小说选》载:“金城县,唐县名,汉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附近皋兰县境。”[22]《古小说选》注“金城县,故城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南。”[23]

然而,《元和郡县图志》又云:“兴平县,本汉平陵县,属右扶风,魏文帝改为始平……景龙二年(708),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送至此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至德二年(757)改名兴平。”[24]从708年至757年这50年间兴平县称金城县。由以上金城县相关资料及李津家族世系可判断,墓志中的金城县应为唐时始(兴)平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一带)。

同时,《津志》《敳志》和《药王志》及李客师之孙《令问志》所载“金城县西槿原”“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京兆细柳营之东原”均不相同,这或许说明,李药王、李客师、李正明等几位兄弟各自形成一个家族分支,随后各分支也形成了不同的家族茔域。

李津墓志书法隽秀,文辞典雅,惜无撰文、书丹者名讳。唐开元时期特别注重文学,为李津撰志与书丹者,应为朝廷所指令或秘书省著作局“掌修撰碑志”的俊才高手[25]。通观墓志书法,结体严紧茂密,运笔起落有致,收放自如,潇洒娴熟,是一件书刻俱佳的楷书墓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