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发现的唐代《李津墓志》及其研究价值

新发现的唐代《李津墓志》及其研究价值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有关此家族的墓志不断出现,为研究这一家族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尤其是近年出土的《李津墓志》,内容丰富,涉及人物众多,为深入研究陇西李氏家族世系以及相应的职官、地名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资料,可填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丹阳房》中诸多空阙。近日,笔者有幸获得了这一墓志拓本(见图),并对其略做考释,希望能就此管窥陇西李氏丹阳房家族的相关情况。

新发现的唐代《李津墓志》及其研究价值

方 琦

丹阳房作为陇西李氏四大房中的重要一房(另外三房为敦煌房、姑臧房、武阳房),始于两晋,发展于魏周,鼎盛于隋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丹阳房的始祖为晋东莞太守李雍之长子李伦,至李伦五世孙李文度时,由西凉安定郡入后魏而居京兆山北[1]。之后,又经李众欢、李崇义、李诠几代而逐渐显赫,至李靖时,更是光显于当时。多年来有关此家族的墓志不断出现,为研究这一家族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尤其是近年出土的《李津墓志》(以下简称《津志》),内容丰富,涉及人物众多,为深入研究陇西李氏家族世系以及相应的职官、地名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资料,可填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丹阳房》(以下简称《丹阳房》)中诸多空阙。同时,该墓志字体俊秀工整,书法艺术价值颇高。近日,笔者有幸获得了这一墓志拓本(见图),并对其略做考释,希望能就此管窥陇西李氏丹阳房家族的相关情况。

李津墓志,全称《大唐汝州梁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收录于《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2]一书中,志石为边长50厘米的方形,青石质,未见志盖;志文阴刻楷书,有界格,正文26列,满列27字,共计695字。墓志保存较为完好,志文内容都可辨识。现将志文迻录并标点如下(“」”表示转行)。

大唐故汝州梁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www.xing528.com)

公讳津,字虚舟,陇西成纪人也。盖颛顼之后,老君之裔。十二代祖广,前」汉武骑常侍,陇西、上谷七郡太守,拜未央卫尉。七代祖文度,后魏安定郡」守、狄道侯,为镇军,三年后徙居京兆。六代祖灵顺,后魏正平郡守、成纪公。五」代祖众欢,后魏金门郡守。高祖崇义,后魏京兆郡太中正、散骑常侍、河南龙门」二郡太守,封永康公。曾祖诠,隋朝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赵郡太守,」皇唐赠荆州刺史。祖正明,皇唐右屯左骁等卫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灵原秦等州都督,袭封永康公,陪葬昭陵。父志贞,皇唐太中大夫、盐」延二州司马。规言老氏,辞冕不迁。居道怡神,乐天知命。斯亦公侯历代,」无替嘉声。梗概而论,不可遍纪。是知崐山之下,不毓常珍;渥水之间,罕」闻凡骥。公年未弱冠,以其懿族门传清代,挹皇朝拜左千牛备身,」加以中外择才,才生代用,乃迁鄜晋二州掾吏。妣颍川陈氏,未及天」年,不终孝行。公以亡慈育之失,号叩难任。上念劬劳,扶力全孝,迁」厝葬事即其原,礼也。葬毕礼终,哀恸无减。不求仕进,亦十余年矣。时属」甿庶不安,朝选亲人之吏,公才干出群,授歙州歙县令。作宰江滨,庶」俾山岳。匪仲由之政事,亦言偃之文章。次迁越州剡县,不移旧典,化洽」惟新。又迁汝州梁县令。公辅政皇猷,化惭凫舄,天恩增以阶秩,」授朝散大夫。符告未颁,以开元十七年九月廿二曰终于梁县公馆也,」行年六十有九。于时也,衢路闻泣政之悲,人里痛慈荫之失。属纩之际,」至孝犹申。告亡者胤子遣于金城县西槿原大茔左侧安置。遂于大」茔东北二里占是吉地。以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秋七月癸丑朔九日」辛酉,俯就吉辰安厝,终于礼矣。可谓钟鼎必继,孝嗣无亏。乃为铭曰:」

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德正曰国,言敷曰轩。巍巍帝造,礼乐为藩,济济君」子,道术为垣。其一。义盖万物,万物报功,心全万物,得万物通。是知积能成」实,恩厚道浓。为后嗣之轨踽,效前代之余风。其二。青松萧萧白杨森森,至」人茂德,道长为岑。其三。才擅紫云,忠罄黄耳,不谢朱轮,讵惭青史。譽迁命」舛,积行无惩,结恨孀妻,痛缠其子,一归泉壤,千龄万祀。其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