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十八陵的位置和营建特征

唐十八陵的位置和营建特征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唐十八陵空间位置分布图“因山为陵”是唐陵营建的一种重要形式。关中唐十八陵中有堆土为陵和依山建陵两种营建形式,唐太宗昭陵开创依山为陵的先例,利用自然的山体来建造陵园、规制石刻,以宏伟山势来烘托帝王之威。在全面踏查的过程中,唐十八陵位置的排列没有特定的顺序关系,也没有按照古代的昭穆制度进行陵区的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占卜和风水来确定陵墓的具体位置。

唐十八陵的位置和营建特征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帝王陵寝的选址和营造举国瞩目,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规划建造。唐代的21位皇帝除了最后两位昭宗和哀帝分别葬于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其余的19位皇帝都葬在帝都长安之北的原上,其中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因此陕西关中地区共有十八座唐代帝王的陵墓,被称作“关中唐十八陵”。

传统观念帝陵的选址应在都城的北边,长安城北的平原上已被西汉十一座帝陵占据,唐陵的选址只能往北推进至渭河以北的黄土台塬地带。从空间位置上可以看出,唐十八陵散落在渭河北岸,大体沿关中平原北部的渭北高原和北山山脉的走向分布(图1),“以都城长安为中心,西起乾县梁山,东至蒲城县金粟山,与长安城形成一个102°的夹角”[2],东西绵延,呈扇形排开,直线距离约为150千米,其空间范围广大而宽阔。所辖区域包括: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富平县和蒲城县共6个县。其中乾县2座:乾陵和靖陵;礼泉县2座:昭陵和建陵;泾阳县2座:崇陵和贞陵;三原县3座:献陵、庄陵和端陵;富平县5座:定陵、元陵、丰陵、章陵和简陵;蒲城县4座:桥陵、光陵、景陵和泰陵。从最西边的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梁山到最东边的唐玄宗李隆基金粟山,大体可以连成一条弧形曲折向上的折线。从长安上空俯视,十八陵宛如一双展开的翅膀,并呈扇形横亘在关中平原上。

图1 唐十八陵空间位置分布图

“因山为陵”是唐陵营建的一种重要形式。关中唐十八陵中有堆土为陵和依山建陵两种营建形式,唐太宗昭陵开创依山为陵的先例,利用自然的山体来建造陵园、规制石刻,以宏伟山势来烘托帝王之威。此后沿用该营建模式的唐陵有14座,分别为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章陵、贞陵、简陵,其余4座即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均沿袭西汉堆土为陵的形式。(www.xing528.com)

唐陵依山为陵的盛行与渭北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形势有很大关系,渭北地区多黄土台塬和山岭,平原较少,为依山建陵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全面踏查的过程中,唐十八陵位置的排列没有特定的顺序关系,也没有按照古代的昭穆制度进行陵区的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占卜风水来确定陵墓的具体位置。在选择作为陵体的自然山峰时,也有一定的标准,唐十八陵每一个陵园的外观结构虽然不是完全地一致,但通过观察分析,依旧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从宏观视角来探讨唐陵选址及建造的特殊性:“唐陵分布在渭北高原南部的边缘区域,陵山的南面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在视野上十分开阔,可以一直看到渭河以南的秦岭山脉。山陵北面则是连绵的北山山脉,站在陵体的最高点俯瞰整个陵区,所有陵园都营建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唐陵营建的另一个特点便是重视视野的开放性。此外,唐陵山陵营建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在观察十八陵整体外观及陵园的设计范围后,发现出从中宗定陵之后,玄宫所开凿的山峰两侧呈环抱状,从后方向前伸出左右山脊,使玄宫至南门之间形成一个大体封闭的空间。陵山对外重视视域的开放性,但在陵山内选择将玄宫包围其中的地形相对封闭性,这也是唐陵陵山的一个特点。”[3]

图2 建陵陵山示意图(图片采自《唐陵选地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