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圣周公墓的周陵考-《周陵话语》

元圣周公墓的周陵考-《周陵话语》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证元圣周公墓地是深度解读元圣周公的一个不应回避的重要问题。元圣周公墓地之争由来已久,历代多有考证,至今尚未定论。因周陵的存在而设立周陵镇,周陵镇现为周陵街道办事处。现代考古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包括周公墓地在内的西周王陵,但70多年来没有结果。(三)元圣周公墓地在周陵当无疑确认秦文王

元圣周公墓的周陵考-《周陵话语》

考证元圣周公墓地是深度解读元圣周公的一个不应回避的重要问题。元圣周公墓地之争由来已久,历代多有考证,至今尚未定论。当今研究元圣周公思想文化高潮迭起,考证元圣周公墓地之所在,是深度解读元圣周公的一个重要问题。

多年来,为考证元圣周公墓地究竟在哪里,我翻阅大量古籍,多次到陕西西安、咸阳、岐山等地考察,排除了周公墓地在镐东南杜中之说,并寻找到秦文王陵、秦武王陵的具体位置,确认元圣周公墓地就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与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和姜子牙墓、鲁公伯禽墓等陵墓均相距不远。因周陵的存在而设立周陵镇,周陵镇现为周陵街道办事处。

(一)元圣周公墓地之争由来已久

尚书大传》曰:“故忠孝之道盛在成王、周公之间,盖以为周公不敢离成王者,忠也;成王不敢臣周公者,孝也……”清代牟庭《周公年表》也有同样的记载。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丰,病,将殁,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与周文王、周武王葬于毕地,古今则无疑义。而陕西不止一个地方叫“毕”。

元圣周公墓地的争论已久。汉唐以来,就有周公墓地在咸阳毕郢和镐东南杜中等不同说法。现代考古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包括周公墓地在内的西周王陵,但70多年来没有结果。

2007年,考古人员对周陵陵园进行了全面勘探,周陵被考古专家推测为“秦悼武王或者秦惠文王”的墓。近几年,随着岐山周公庙附近的考古发掘,在岐山周公庙发现四墓道大型西周墓葬群的消息震惊了考古界,也引起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按照目前的一般说法,西周时期四墓道的大墓应该是王陵。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群是不是周公家族墓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河北邯郸蒋鸿林则先生介绍,《蒋氏茗苓宗谱·卷四》载:唐文部侍郎蒋冽撰《蒋氏大宗碑记》注曰:周公墓在陕西,从文王,历三朝,返迁成周郊河南府偃师县西北三里。

毕地究竟在哪里?周公的墓究竟在哪里?亟须继续考证。

(二)元圣周公墓地之争的两个原因和焦点

元圣周公墓地之争的两个原因和焦点:一是元圣周公墓地究竟在陕西的哪个“毕地”;二是元圣周公墓地所在的周陵是不是秦王陵。

首先看看陕西有几个“毕地”。

一是在西安南边说。这种记载有: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

《帝王世纪》记载:“文王葬于毕,毕在杜南。”

二是在西安北边的咸阳说。这种记载有:

孟子·离娄下·第十一章》有载:“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古与程通,或字误)。”这是最早的记载,应该有较高的可信度。今周陵正是在咸阳市,渭城区正是毕郢故区。

搜集到的30多部姬姓家谱,均从元圣周公续起,都这样记载:元圣周公墓在咸阳周陵,与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相距不远,而且附有与现存周陵之诸陵墓相符的位置图示。如:创修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被1994年4月11日《中国文物报》称为“天下第一谱”。该谱记载:“周公墓在咸阳县北二十里,古名毕郢……从文王……伯禽封鲁就国,卒后亦返葬于毕郢,从周公,在公陵后有享殿三楹、围墙、茔门、柏林。咸阳县春、秋禋祀。墓碑系明嘉靖年巡按陕西监察御史张公刻石……”今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属于“毕”的范围,元圣周公之墓与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相距不远,墓前有“元圣周公之墓”石碑,3座陵墓碑名均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手书。

秦文王陵、秦武王陵究竟在哪里?(www.xing528.com)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阳西北一十四里。”唐朝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记载:“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西十五里,俗名周武王陵,非也。”

周陵有兴有废,唐宋以来,误以周文王陵、周武王陵为秦文王、秦武王墓,纷争至今,没有结论。

宋联奎署检《长安志图》卷二十二在记述秦先王诸陵时写道:“(秦)惠文王始都咸阳,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并引《皇览》曰:“秦武冢在扶风安陵西北毕陌大冢是也。人以为周文王冢,非也。周文王冢在杜中,今按咸阳图,毕有周文王冢,以是考之,则是秦武王冢矣。”否定了周文王冢在渭北毕原一说。

唐杜佑《通典》记载:“毕在咸阳西北,初王季都之,后毕公高封焉。”《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又名《魏王泰坤元录》《贞观地记》《贞观地志》《魏王地记》《括地象》,是记述唐贞观年间疆域政区的地理书)曰:‘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南宋郑樵著纪传体中国通史《通志》详解道:“毕原,即毕郢,又名毕陌、池阳原、咸阳原,文王、武王、周公皆葬于此。”

《清一统志》记载:“周公墓在咸阳县北一十五里。”

关于秦文王陵、秦武王陵位置也多有记载。《咸阳县志》《重修咸阳县志》都记载得非常具体:秦文王陵、秦武王陵“在县北十里黄家寨东北,秦称永陵。”“今黄家寨村北有3座墓冢,在渭惠渠南约300米处,东西排列。由西向东,1号冢在南北方向生产路北端,封土仅存北半部,高3.5米,2、3号冢位于村东北,2号冢在1号冢东南16米处,已被平掉用于耕种,残高3米,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3号冢位于2号偏东北16米,方锥形,高8米,南北长27米,东西宽34米。”据此,秦文王陵、秦武王陵距离周陵都很近,相距只有几里路。这可能就是把周陵误认为秦文王陵、秦武王陵的根本原因吧。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编印、中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署签,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戴传贤)作序的10卷本《周陵志》,应该是很权威的,该书引用大量古籍记载,多方论证,最后下结论说:“文武不在镐之杜中益明矣。”“周代四王二公诸陵墓,均在咸阳北之毕原,距县治约十五里。”“周陵在咸阳之北,偏东,W7°46′以内(以北平观察台子午线为标准),N34°20′。相距咸阳十八里。”“用磁石针定其方向,则文武(陵)尚系西北东南向。太公、周公(墓)亦微偏西北东南。今以文陵为基点,文陵在陵照村微东北。成王陵在文武陵西南约1500米处。康王陵在文陵东南约四里。太公墓在文陵东半里。周公墓在文陵微东北约四里。均以九峻(zōng)山为来龙,背北面南。”

(三)元圣周公墓地在周陵当无疑

确认秦文王陵、秦武王陵的位置之后,元圣周公墓地的位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元圣周公墓地在周陵的记载很多,比如:

《前汉书·刘向传》曰:“文武周公葬于毕。(颜)师古曰:‘毕陌在长安北四十里……今之毕原而非在杜中矣。’”并注云:“周公薨,成王葬之于毕……似当在咸阳者为是。”

咸阳县旧志、《周陵志》多处说道:周文王陵在陕西咸阳北十八里崔家村东里许,周公墓在咸阳北十五里贺家村,均在毕原,屡有兴废。

唐朝中期政治家、史学家、宰相杜佑在《通典·州郡·三雍州·咸阳》中记载:“周文王葬毕,周公墓在西北。初王季都之,后毕公封之焉。今县东十五里,有故咸阳城,秦所都也。”

清代著名汉学家阎若璩在《四书·释地》中记载:“宋太祖诏祭文王于咸阳县西北毕中之大冢。”当时必考之有据,方降此诏。

清代大臣、东阁大学士杨应琚在《据鞍录》中记载:“往谒周诸陵,出(咸阳)县北门数里,即毕郢原也。行十五里,至文王陵,南向后倚嵯峨,前临渭水,面对终南气象万千。陵高四丈余,东西长二十一丈,南北二十六丈,有前明洪武以后的祭碑,然惟国朝列圣祭碑为多。武王陵在文陵后,相距只三十九丈,东西长十五丈,南北如东西,增一丈。二陵古柏九十六株,如虬如蛇,文陵上生有四株,共百株。成王陵距文王陵西南三里许,高五丈,南北长十九丈,东西长二十丈,有古柏十株。康王陵,在文陵东南,相距四里许,东西长二十三丈,南北如东西长减二丈,有古柏十二株。地势高于成陵,俯见渭水,二陵亦皆南向。文陵形方,武陵形圆,康陵形长,不似汉陵皆一律也。方形类鼎,圆形类钟,长形类卧圭,古人非有意而为,所谓不期然而然者。周公墓在文陵东三里许,高三丈。鲁公墓在周公墓后,有古柏二十五株,千余年物也,内枯三株,亦颇有致。周室开基八百年,圣圣相承,至今毕原之上,祖孙父子兄弟,陵墓相望,如聚一堂,皆血食万载,樵牧自禁,可望极盛矣。成康陵侧,各有汉陵一(左为景帝平帝陵,右为元帝陵),其高大如茂陵,无石可考,周围有垣基,童子牧羊于上,土人相传:‘昔年避乱筑墙暂居于此’云。”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几乎每个朝代的帝王将相都曾到周陵举行祭祀活动,立有很多石碑。清末藏书家傅增湘在《秦游日录》中记载:周文王陵“有碑,大字隶书,为乾隆时毕沅所立。谕祭碑存者,自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起至同治十二年(公元1832年)止,林立七犀下,其古碑皆亡失,享殿五楹,左右两庑,差蔽风雨,此外门垣皆败圮不堪。”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周陵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所述,当可以确认:元圣周公墓地在周陵。但笔者学识不逮,乐意与专家学者继续商榷。

(作者:华夏姬姓文化研究会会长姬传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