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学生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其文字的容量和版面空间的大小,我想会远远超过教材本身,甚至是教材的几倍,大有不扼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罢休的势头。教师通过练习硬塞给学生的东西,不仅抹杀了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也难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学生终生依附的、鲜活生动的语言能力,陶冶真诚、真切的人文情操。只能让学生离文本,离我们理想中的语文渐行渐远。(古艳飞,女,1984年生,四川成都新津人。

学生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之者不如好之者。然而当今的阅读、当今的朗读却让孩子们“想说爱你不容易”。阅读应该是静谧、闲适的心灵与文本的互动;而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却只能感受到前有追兵后有埋伏的迫促。学生有多繁忙,相信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深有体会。让我们去翻阅一下“教参”“考纲”等等一系列繁多冗长的训练内容,足以让每一位教师筋疲力尽,也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苦不堪言,根本无暇顾及问题、作业以外的文本内容。一篇课文能根据作者、内容、中心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不断变换花样发掘出几十个知识点、考点。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其文字的容量和版面空间的大小,我想会远远超过教材本身,甚至是教材的几倍,大有不扼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罢休的势头。而且这样的题目又偏偏是命题范围和考试的趋向,所以孩子们或许早已忘却,或者根本不曾注意到文本的美好,就已经疲于奔命于题海战术中了。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学校发了一本《成长阅读》,其中不乏优美的文章。然而当学生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却是其后面围绕课文进行阅读训练的大量题目,在这样的氛围中,再让学生去面对文本,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生搬硬套,根本谈不上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和作者的思想的交流。这样的朗读、这样的阅读带着浓重应试的工具性的意味,它远离了文本本身存在的价值,同时这样的方式只会让文本远离学生的生命和心灵。教师通过练习硬塞给学生的东西,不仅抹杀了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也难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学生终生依附的、鲜活生动的语言能力,陶冶真诚、真切的人文情操。只能让学生离文本,离我们理想中的语文渐行渐远。

总而言之,提升朗读教学,增加阅读教学,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想办法让我们的读更合理,更切实际,更与人文贴近。笔者真切地期望读能脱离应试教育指挥棒,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重回我们的生活

(本文在成都市教育改革与研究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古艳飞,女,1984年生,四川成都新津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新津外国语实验学校)(www.xing528.com)

【注释】

[1]梁莉,龙祖胜.语文教师如何备课[J].语文教学通讯,2014(12):43-45.

[2]孟宪永.书还是要读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