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一次概念史的考察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一次概念史的考察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主旋律”概念的产生并非深思熟虑也非一蹴而就。从普通的音乐术语到“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再到逐渐演化为“主旋律电影”等独特的艺术样式,“主旋律”概念经历了复杂的博弈与流变过程。尤其是近些年来“新主流电影”“新主流大片”等概念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主旋律”概念的认知混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主旋律”概念展开一次概念史层面的探讨。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一次概念史的考察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主旋律”一词经由电影界的呼吁,从普通的音乐术语逐渐转喻和延伸为官方大力倡导的、遍及各个艺术门类的重要概念。尤其是在电影领域,甚至衍生出了中国独特的“主旋律电影”样式。作为特殊历史语境下的产物,“主旋律”概念承载了混杂而流动的社会历史内容,也参与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成为理解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入口。

不过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界对于“主旋律”概念产生和演进的阐述颇多舛误。仅以概念的起源为例,研究者基本都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口号的提出视为“主旋律”诞生的标志,但对于这一口号的来源却聚讼纷纭: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1987年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提出的[1],其中一部分研究者进一步将提出者认定为“时任电影局局长滕进贤”[2],有的文章甚至对这一过程大加演绎[3];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是1989年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提出的[4];其他见解,不一而足。然而实际情况是,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召开时,滕进贤还未上任电影局局长,会议也并未提出这一口号[5]。学界之所以产生误解的原因,可能在于滕进贤本人后来曾多次有过这一口号出自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的表述,以致以讹传讹[6]。(www.xing528.com)

实际上,“主旋律”概念的产生并非深思熟虑也非一蹴而就。从普通的音乐术语到“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再到逐渐演化为“主旋律电影”等独特的艺术样式,“主旋律”概念经历了复杂的博弈与流变过程。尤其是近些年来“新主流电影”“新主流大片”等概念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主旋律”概念的认知混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主旋律”概念展开一次概念史(conceptual history)层面的探讨。作为一种兴起于德国史学界的研究方法,概念史“依托于两个理论前提:一是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在概念中得到表述和阐释;二是这些概念本身有着自己的历史,走过不同的历史时期”[7]。“概念史”研究可谓“历史语义学”(historical semantics),注重从社会历史变化中考察语义流变。本文的目的,在于借助“概念史”/“历史语义学”的视角,揭示“主旋律”概念的起源、演进及其与社会历史的互动关系,发掘以往被遮蔽的复杂图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