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情至上:重视学生的需求

学情至上:重视学生的需求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哪些又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及合作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些是高中生可以自行解决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必花费太多时间,除此之外,有可能成为本文教学内容的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的五个典故是怎么串联起来的?

学情至上:重视学生的需求

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提到过,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这个原则:学情至上。如果没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充分了解,没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收获,任何教学设计都是徒劳的,都会沦为教师自顾自得的一场表演。

考虑学生的需要,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落实到一种量化的测算中:可以通过诊断性测试、问卷调查、作业记录、课堂观察等方法来对这一单元进行预测,这一篇课文哪些是应该教的,哪些是不需要教的。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哪些又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及合作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教师要把这一篇课文中需要知道的、应该学习的内容找出来,即这一篇文章独有的、其他文章没有的、无法通过替代性选文解决的问题。[1]

如何让一篇有影响力的名篇沦为一篇普通的学习材料呢?答案就是不加拣择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拿到一篇课文,先划分部分、讲部分大意、讲思想感情……这种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讲授方法,或许不会影响中学语文的成绩,却会大大磨损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所以,教师手里拿到一篇文章,首先一定要思考的就是,到底哪些要讲,哪些不要讲。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怀古词,被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这一首词是以五个典故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预习应该能够很清楚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基本生平,并通过书下注释基本读懂这五个典故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通过这五个典故所传递出来的基本思想感情。这些是高中生可以自行解决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必花费太多时间,除此之外,有可能成为本文教学内容的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的五个典故是怎么串联起来的?(www.xing528.com)

·这首词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作者写这首词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本首词如此深广复杂的主题是怎么通过104个字体现出来的?

·本词几乎句句用典,给没给你“掉书袋”的感觉?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