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的能量消耗及食物的热效应

人体的能量消耗及食物的热效应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每天的能量消耗主要由维持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及从事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等三种方面构成。(三)食物的热效应食物的热效应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一般成人摄入的混合膳食能量消耗增加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孕妇的能量消耗则应包括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器官及生殖系统的孕期发育特殊需要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消耗及食物的热效应

人每天的能量消耗主要由维持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及从事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等三种方面构成。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还需要能量供生长发育消耗。

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及从事学习、劳动等,每天从各种食物中获取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成年人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三个方面;对于孕妇、乳母、儿童、婴幼儿及病人还包括生长发育、康复等特殊生理阶段的能量需要。

(一)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机体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测定这一数值前要求空腹12~14小时,清醒静卧半小时以上,室温保持20℃~25℃,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

实际上基础代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身体的状况,如身高、体重、性别、年龄,以及气候等。一般相对地说,男性基础代谢比女性高,儿童和青少年比成年人高,寒冷气候下比温热气候下高。

(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每日从事各种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体力活动一般分为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活动等,其中以职业活动消耗的能量差别最大。一般根据劳动强度不同,分3个等级。

1.轻体力活动

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站着活动。如办公室工作,售货员、酒店服务员工作,组装和修理电子产品、化学实验操作、教师讲课等。

2.中等体力活动(www.xing528.com)

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进行特殊职业活动。如学生日常活动、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

3.重体力活动

60%时间坐或站立,40%时间进行特殊职业活动。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体育运动、炼钢、舞蹈、装卸、搬运、采矿等。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很多,如体重越重、肌肉越发达,能量消耗就越多;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就越多;对工作熟练程度越差,能量消耗就较多。

实际上,各种劳动强度的等级划分,与特定职业活动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直接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劳动强度正逐步降低。

(三)食物的热效应

食物的热效应(TEF)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这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利用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例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进食蛋白质增加30%~40%。一般成人摄入的混合膳食能量消耗增加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四)生长发育及孕妇、乳母对能量的需求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能量消耗还应包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机体生长发育中形成新的组织所需要的能量及新生成的组织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孕妇的能量消耗则应包括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器官及生殖系统孕期发育特殊需要的能量。母乳合成和分泌乳汁也需要额外补充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