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郎新娘之夜,送亲队伍遭遇歌曲拦路,仪式谜团争相揭晓

新郎新娘之夜,送亲队伍遭遇歌曲拦路,仪式谜团争相揭晓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村口时,男方家村里的人也同样把他们拦在外面,送亲队伍对唱完拦门歌和拆门歌之后才能进村。新郎虽然把新娘娶回家了,但是在新婚之夜伴娘们可不会让新郎随意看新娘。按照仫佬族的规矩,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同房的,而且新郎不能随便到新房来看新娘,新娘不能随意出去找新郎。新婚之夜,男女双方的歌手和宾客们边喝酒边对歌,一些青年男女也互相对歌,通过对歌物色意中人。

新郎新娘之夜,送亲队伍遭遇歌曲拦路,仪式谜团争相揭晓

仫佬族男子娶亲那天,根据择定的时辰,派出接亲队伍前往女方家。在鞭炮声中,由媒人、押礼公、迎姑(少女)、茶童(少男)等人组成的接亲队伍出发了。迎姑走在最前面,两个茶童分别挑着装红包的“家布”口袋和彩礼紧跟其后,后面跟着媒人、押礼公等人。

女方家村口,新娘的姐妹们用竹竿、条凳架起了“拦门阵”。接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村口,新娘的姐妹们先招呼客人喝茶,然后就唱起了歌,有盘歌、猜字歌、散歌等,不断提出难题,称为“拦门”。接亲的人用歌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称为“拆门”。经过几个来回的对唱,接亲队伍一一回答出对方的提问,才能进入村子。女方家先设宴款待接亲的贵客,酒席后就开“歌堂”,召集村中的青年男女来陪客人唱歌,男客女陪,女客男陪,所唱内容除称赞嫁娶双方家庭美满、称赞对手聪明漂亮之外,大部分是唱“古条”(即故事歌)。

●仫佬族接亲队伍

新娘离开娘家前往男方家时,送亲的人(通常为五六十人,多者达百余人)唱歌相送,接亲的人唱歌相和,沿途歌声不断。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村口时,男方家村里的人也同样把他们拦在外面,送亲队伍对唱完拦门歌和拆门歌之后才能进村。新娘进门完成拜堂仪式后,便在伴娘的簇拥下进入新房。

新房里没有花烛,甚至没有床铺被褥,只有一张方桌摆在中间,方桌周围摆了几张长条凳,桌子上放了一盘白米,白米的中间点一盏油灯。送亲的姐妹们围坐在桌子旁边的凳子上,陪伴着新娘。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人把饭菜送到新房里,新娘和送亲姐妹就在新房里吃饭。

新郎虽然把新娘娶回家了,但是在新婚之夜伴娘们可不会让新郎随意看新娘。按照仫佬族的规矩,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同房的,而且新郎不能随便到新房来看新娘,新娘不能随意出去找新郎。到了晚上,大家吃过晚饭之后,歌坛就摆起来了,新郎和伴郎们坐在堂屋,新娘和伴娘们坐在房间里,互相对歌。伴郎们先唱起赞美新娘、新郎的歌,然后唱邀请歌、劝唱歌,邀请伴娘们唱歌,几番邀请之后,伴娘们才接歌。其他送亲的客人和男方的亲友们也摆起了歌坛,开始对歌。歌曲内容丰富,有情歌、拆字歌、猜谜歌、逗乐歌、古条歌等,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越唱越兴奋,越唱越精神,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www.xing528.com)

现在会唱山歌的年轻人少了,唱山歌的多是中老年人,但新婚之夜不铺床、不睡觉、整晚娱乐的习俗没有改变,伴郎、伴娘陪着新郎、新娘唱流行歌曲、打牌、看电视等,一直玩到天亮。

京族婚礼同样以歌相伴。迎亲时,新郎不出场,而是请两对男女歌手到女方家接新娘,女方家也请两三对男女歌手陪伴新娘。姑娘出嫁这天,女方家的房门紧闭,女方家的人在屋前的路口和树林设三道“歌卡”,称为“榕门”,每道榕门以彩带或红绳拦着。男方歌手唱赢了,接亲队伍才能进入女方家。

新娘出门前拜别父母时,女方歌手和男方歌手就一起簇拥着新娘,唱起辞行歌。新娘在迈出家门口的时候,要给父母和兄弟姐妹唱感恩歌。在路上,接亲的人和送亲的人每走一步就停一回,每停一回就唱一回歌,遇到亲人或村里的人也要停下来哭唱一阵。

到了男方家,新郎、新娘拜堂时,歌手唱起了拜堂歌。拜完堂,宾客们向新郎、新娘和他们的父母唱歌祝贺。之后,新郎、新娘捧起槟榔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宾客,大家唱起谢槟榔歌。婚礼的高潮是新郎、新娘合唱结义歌。结义歌的开头为新郎、新娘合唱,中间一段是新郎、新娘对唱,最后一段又是新郎、新娘合唱。唱毕,新娘由伴娘扶着进入洞房

新婚之夜,男女双方的歌手和宾客们边喝酒边对歌,一些青年男女也互相对歌(现在也唱流行歌曲),通过对歌物色意中人。这一晚,歌声不断,此起彼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