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拿破仑与联盟的民族之战对抗

拿破仑与联盟的民族之战对抗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13年10月,欧洲第六次反法联盟军队同拿破仑的法军在莱比锡地区进行了被称为“民族之战”的决战性会战。双方休战两个多月。10月9日,拿破仑率军北进,但鉴于联军北路两个军团业已会师,被迫于12日回防莱比锡。17日,双方休整,仅有零星战斗。傍晚,拿破仑终因寡不敌众而下令全线撤退。此战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而被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

拿破仑与联盟的民族之战对抗

1813年10月,欧洲第六次反法联盟军队同拿破仑的法军莱比锡地区进行了被称为“民族之战”的决战性会战。

1813年5月,法军接连在吕岑之战和包岑之战中击败俄普联军,但无力扩张战果。双方休战两个多月。8月战事再起,奥地利、瑞典先后参加对法战争,联军处于绝对优势。法军约40万人沿易北河据守汉堡德累斯顿一线。联军50余万人(其中俄军18.4万人、普军16.2万人、奥军12.7万人、瑞军3.9万人、英国及其他小国共1.3万人)分编为北军团、波希米亚军团、西里西亚军团,由奥地利亲王施瓦岑贝格任总司令。联军吸取以往作战经验,避开拿破仑一世本人,只同其部将交战。经8、9月间数次外围交战,歼灭法军数万人,迫其困守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几座孤城。鉴于德累斯顿一时难以攻克,联军统帅部根据普军司令布吕歇尔建议,决定首先攻占莱比锡,切断法军同其本土的联系;以波希米亚军团为南路、西里西亚军团和北军团为北路,对莱比锡发动钳形攻势。拿破仑企图以部分兵力阻击波希米亚军团,主力向北推进,各个击破联军的西里西亚军团和北军团。10月9日,拿破仑率军北进,但鉴于联军北路两个军团业已会师,被迫于12日回防莱比锡。此时,莱比锡地区法军约16万人,而联军达32万余人。16日9时,联军波希米亚军团趁浓雾消散之际,在炮兵掩护下成四路纵队从南面发起突击,会战开始。11时,法军在150门火炮支援下在南线联军中央突破,夺占部分阵地,但遭联军预备队反击,17时被迫放弃所占阵地。与此同时,联军西里西亚军团从北面发起进攻,迫使法军后撤。17日,双方休整,仅有零星战斗。联军增调北军团和新编波兰军团,兵力更占优势。18日8时,联军从北、东、南三面发起总攻,进逼郊区,但战至14时,大部要塞仍在法军手中。西线法军发起反击,向西推进10余公里。15时,法军炮弹告罄;盟军萨克森军3000余人倒戈。傍晚,拿破仑终因寡不敌众而下令全线撤退。19时,法军向西南方向撤退。

此战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而被称为“民族会战”。法军和联军各伤亡6万余人。法军从此丧失战略主动权,被迫退入本土防御。

拿破仑在吕岑、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终于又在莱比锡被彻底打垮,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www.xing528.com)

首先,从政治上看,战争的性质变化了。拿破仑在执政初期所进行的战争,主要矛头是指向各国的封建王室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的,所以大军所到之处都受到被压迫人民的欢迎。而在执政后期,当他成为欧洲的征服者和霸主以后,法国所进行的各次战争,已经不是给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制度的桎梏,这样,法军就被迫在充满敌意的国家进行作战,缺乏人民的帮助,不能及时得到情报,零散人员经常受到袭击,后勤补给日益困难。法军中的一些外籍士兵,多次出现阵前哗变。

其次,从战争指导上看,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这样,集最高统帅与前线指挥职务于一身的指挥体系,已经不适应作战的要求。为了在宽广的战场上指挥几十万大军,不仅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参谋班子,而且需要有能够独当一面担任战场指挥重任的得力将才。然而,拿破仑对于元帅们的要求,只不过是唯唯诺诺,像钟表那样准确地执行命令而已。长年累月,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拿破仑在场,一切都是生龙活虎,指挥系统能够高度发挥作用,一旦拿破仑不在,他的元帅们,包括总参谋长在内,常常不能发挥主动性,甚至不敢做出一个哪怕是很小的决定。

再次,从作战原则上看,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忽视了机动歼敌的传统战法。本来,高度地集中使用兵力,是拿破仑指挥作战的一贯特点和优点,在1813年的战争中,他却多次地分散了自己的兵力。结果,即使在初步获胜的情况下,也不能达到彻底击溃或歼灭敌军的目的。例如,在吕岑和德累斯顿作战中他一再分兵去攻打柏林,以致在决胜时刻,因为兵力不足而影响到胜利的成果。其实,当时只要歼灭俄军,柏林自然就成了法军的囊中之物。在最后的莱比锡决战中,他也没有把汉堡的达乌军和德累斯顿的圣西尔部集中起来。特别奇怪的是,他在临战前,把本来抽调圣西尔部北上莱比锡参战的决心改变了,让圣西尔率领几万人马空守德累斯顿城,实在是毫无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