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祖敬宗睦族的编修主旨优化方案

尊祖敬宗睦族的编修主旨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濂从《论语述而篇》取有子一句话,作为编修宗谱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发挥。[17]在宋濂看来,编修族谱除了尊祖敬宗而外,还有要通过修谱来团结族人。这样的家谱编修实际上是形同虚设,已经失去了早期团结族人的意义。而当时的宋濂则提出“谱固睦族之本”的要求,他不仅有理论上的口号,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做法。

尊祖敬宗睦族的编修主旨优化方案

宋濂从《论语述而篇》取有子一句话,作为编修宗谱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发挥。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宋濂在《陶氏家乘序》中就曾直接提出,“君子重本,必谱其宗”[15]。为什么?他在《金华施氏宗谱序》中作了回答:“谱者,何为而作?盖尊祖敬宗,追始崇本之所作也。故宗法立则名分正,尊卑序则孝悌生焉。不然,族无所统,将淆尔尊卑,紊尔名分,任尔气习,贵贱相凌,贫富相形,视宗人如途人矣。谱之所系顾本重哉!尝闻先世遗言,谨谱牒,正伦理,敦孝悌,仁义之本;习《诗》、《书》、《礼》、《乐》之风,以为子孙之盛而传也。”[16]又在《符氏世谱记》中说:“嗟夫!古之所甚重者,谱牒也。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夫孝者,莫先于敬身。身之所从来,可不知欤?能知其所出,尊祖敬宗之心当油然而生矣。”[17]

在宋濂看来,编修族谱除了尊祖敬宗而外,还有要通过修谱来团结族人。所以,他在《俞氏宗谱序》中说:“谱固睦族之本也,然无法以行之,安能久而无坏乎?”其意是说,一部家谱,如果做不到团结族人的目的,那么这部家谱也就无法流传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团结族人呢?他提出:“同姓之人,疾相抚,患相拯,贫相赒,死相葬,老弱癃残者相养,祭酺相召,婚嫁丧灾相助。不能然者,不使与于会。斯数者非甚难为也,而人咸莫能为,谓有志者鲜非邪?诚有一人为之,众见其善,必效之。效者愈多,则所从者必愈远,因以美天下之俗不难矣。”[18]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许多大的家族都会产生许多的分支,而这些分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贫富分化,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于是有的成为富翁、地主,有的则成为贫农、长工,因此,封建社会晚期,许多族长都是由地主担任,而同族贫苦农民就变成他们剥削的对象。这样的家谱编修实际上是形同虚设,已经失去了早期团结族人的意义。而当时的宋濂则提出“谱固睦族之本”的要求,他不仅有理论上的口号,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做法。他认为既然是同姓同族,无论是贫是富,都要具有亲情关系和手足之情,应当做到“疾相抚,患相拯,贫相赒,死相葬……”在他看来,所有这些要求,真正做起来也并不太难,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做。如果真的有人去做了,大家看到后,一定会有人去效法,效法的人多了,肯定会传播开去,这样一来,“因以美天下之俗不难也”。这就说明,宋濂想通过每个家族的修族谱,能够对社会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他希望出现一个大家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尽管这只是一种空想,但是,对他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还是应当予以肯定和赞扬的。因为如果每个家族真的都能够按照他说的办法去做,一个安定和睦的社会当然可以突现。“惜乎!吾未之见也。”我们还要指出的是,他的用词也很讲究,一般都是用“收族”,他用的是“睦族”,希望族人之间都能做到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他在这篇序的最后还是再三申诉:“谱固睦族之本也,然无法一行之,安能久而无坏乎?欲其久而无坏,舍无言不可也。吾是以有言焉。呜呼!恂苟能行之,孰谓有志者之果鲜哉?”可见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美天下之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