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赏罚分明,让团队更出色

赏罚分明,让团队更出色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只有赏罚得当,才能取信于下属,使人进有所得、退有所失。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于是,他强忍悲痛,对马谡实施了刑罚,自己则将其儿子收为义子,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领导者只有办事公正,赏罚分明,掌握赏罚的艺术,才能真正做到赏罚公平,才能出色地打造自己的团队。

赏罚分明,让团队更出色

“赏罚分明”这个成语指的是,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要将事情处理得清楚明白。如果想实现对下属的高效领导,就要赏罚分明。关于“赏罚分明”,有这样一个典故:

僖负羁是曹国人,曾经救过晋文公的命,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一旦违反,就处死!

大将魏平和颠颉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将屋子烧了。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塌陷,正好把魏平压在下面,无法动弹。幸好,颠颉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出来。

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大臣赵衰向晋文公请求:“他们两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吧!”晋文公说:“功是一回事,过是一回事,必须赏罚分明,才能使军士服从命令。”于是,晋文公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职,又将颠颉处死。

从此以后,晋军上下都知道晋文公赏罚分明,再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了。

“国家大事不过是赏罚而已。”这是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的名句。古人在论述理政之道时,经常会将赏与罚同时提出来,因为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只有赏罚得当,才能取信于下属,使人进有所得、退有所失。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等占据了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自己则率领10万大军突袭了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同时,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

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然很小,但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失掉了街亭,我军必败。”同时,还给他提出了具体指示:“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骄傲轻敌,到达街亭后,打算违背诸葛亮的指令,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说:“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如果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就会不战自溃。一定要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www.xing528.com)

可是,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人们都知道我熟知兵法,连丞相有时也得向我请教,而你生长在戎旅,怎么会懂得兵法?”接着,又得意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是兵家常识。将大军分布到山上,使之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是致胜的秘诀!”

王平再次劝谏说:“这样布兵是非常危险的。”马谡看王平不服,更加生气了,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由我负责。如果失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迁怒于你!”

明帝曹睿知道蜀将马谡将要占领街亭,便立刻派出骁勇善战的张郃领兵抗击。张郃带领军队来到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非常高兴,立即指挥军队切断了水源,掐断了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在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郃乘势进攻,很快便击败了蜀军。马谡丢失了街亭,战局骤变,诸葛亮不得不退回到汉中。

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诸葛亮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说:“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

诸葛亮看完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可是,如果免除了他的死罪,又会失去人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对马谡实施了刑罚,自己则将其儿子收为义子,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运用到今天的企业管理中,这种赏罚分明的历史传统依然管用。作为领导者,对员工做到赏罚分明是很重要的。如果因为人情包袱,赏罚不明,团队是无法建立追根究底、坦诚互信文化的。

领导者只有办事公正,赏罚分明,掌握赏罚的艺术,才能真正做到赏罚公平,才能出色地打造自己的团队。可是,作为领导者,要做到办事公正、赏罚分明,并为下属所信服,仅讲原则还是不够的,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赏罚分明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