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上最强酒量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强酒量是谁?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著名的“酒仙”到底酒量如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呢?别忘了这里的酒量记录,显然是以一天里面喝而不醉为前提的。一斗十二斤,所以郑康成的酒量达到一百二十斤。古往今来,再没有饮酒之量超过于定国的,所以直到明朝,有位谢肇淛先生写《五杂俎》时,仍然将于定国定为饮酒冠军。

中国历史上最强酒量是谁?

关于酒量,宋朝人赵崇绚在他的作品《续鸡肋》里有一个小统计:汉朝的廷尉于定国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大儒郑康成可饮一斛,卢植有一石的酒量,魏晋刘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古代著名的“酒仙”到底酒量如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呢?

不过,古代的度量衡跟现在不一样,古代的酒也不能跟现在的高度白酒相提并论。但是,就算古今标准不统一,但这能记录在册的,也说明不是一般人。别忘了这里的酒量记录,显然是以一天里面喝而不醉为前提的。假如喝了醉,醉了喝,像李白自诩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那样,就更无法计算了。先来看看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酒鬼”“酒仙”。像开头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就是一个准备随时“为酒而亡”的人。刘伶在《酒德颂》里说:“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就是他停的时候也喝酒,动的时候也喝酒,除了酒以外,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为了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还是先来把古代的度量衡换算一下。斛,是一个量具单位,在宋朝以前其容量是十斗(宋以后改为五斗了)。一斗十二斤,所以郑康成的酒量达到一百二十斤。而石作为量具单位时,十斗为石,其容量也是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说,一斛(在宋朝以前)就等于一石,也就等于一百二十斤!

汉代廷尉(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于定国可喝“数石而不乱”。所谓数石,最少也是三石吧。也就是说,于部长的酒量能达到惊人的三百六十斤啊?不光如此,据说于部长不喝酒时还有点糊涂,喝了酒反而头脑清醒,断案更明智,所谓“冬月治请谳,饮酒益精明。”古往今来,再没有饮酒之量超过于定国的,所以直到明朝,有位谢肇淛先生写《五杂俎》时,仍然将于定国定为饮酒冠军。

乾隆年制银鎏金西番莲纹嵌宝金瓯永固杯(www.xing528.com)

当然,古代和今天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酒精含量,也就是度数不同,历代随着技术及酿酒方式的不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里有个寓言故事说道: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狗迎而龁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也。”

意思是: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的东西分量很准确,对待客人很殷勤,酿的酒也很香,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放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结交的乡中年长者杨倩请教。杨倩告诉他:“这是你家养的狗太凶猛的缘故。”“狗虽然凶猛,但是酒很好啊,又为何卖不出去呢?”“人们怕狗啊!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人让孩子拿着钱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

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放久变酸,说明这是米酒一类的东西,酒精度数很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